文学创作工程的各项工作。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学创作工程2008年全年,围绕上述“征、创、采、展、论”等项目,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发动作家申报选题,组织评审签约
广泛发动、组织、征集、受理市内外作家申报选题。从2006年9月开始,截至2008年3月中旬,共收到市内作家(包括个别广东省作家)120多个选题,市外作家近20个创作选题。
2008年4月22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学创作工程深圳重点题材创作第二批项目终评会在深圳市文联9楼会议室举行。会议邀请了国内著名的、有影响力的作家、理论家、评论家、编辑家共6名专家(李敬泽、贺绍俊、赵丽宏、杨斌华、黄树森、谢有顺)对进入终审的46部作品进行审阅和集中讨论,严格按照评审规则和标准,投票产生了24部入选作品。
2008年6月23日,文学工程深圳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了深圳重点题材创作第二批项目的签约,正式将24个入选项目纳入深圳重点题材创作第二批资助扶持项目范围。这样两批已共有50个项目进入文学工程深圳重点题材创作扶持范围。参加两次评审活动的专家们指出,深圳作家申报并通过终审的项目大都具有鲜明的私人叙事、个人叙事特点,宏大叙事、全景宏观的叙事的选题相对来讲分量要小很多,这实际上也构成了深圳小工程的特点和地方定位,与中国作协全国范围内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特选篇目”形成有效的补充互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个体见宏观,以个人印证大时代,同样可以写出有分量有震撼力的作品。
2008年,文学工程办公室还完成对深圳重点题材创作项目终评过关的重点签约作品对口认领扶持工作。采取一扶到底的方式,将扶持指导贯穿到作品创作的全过程。创作题材成稿后,成立类似“改稿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对有基础的优秀作品进行认真锻造和提炼。
(二)邀请国内著名专家为文学工程首批签约项目把脉建言。
2008年4月22日,文学工程深圳办公室特别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知名作家、评论家针对首批签约作家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专门举行项目审读会,为首批签约作家把脉建言。专家李敬泽、贺绍俊、赵丽宏、杨斌华、黄树森、谢有顺与前来取经的20多位签约作家进行面对面交流。
签约作家积极咨询专家的意见。部分作者就在创作中碰到的困惑和“卡壳”的问题,向专家现场请教;有不少作家还希望以深圳主流媒体为依托,关注和支持本土作家的作品;在资金扶持上,建议不同的创作题材,扶持办法要有所区别,应该突出重点,不搞一刀切。各位专家还就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营销传播等方面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解决大家在创作中碰到的难点与疑惑问题提供了指导。
(三)第二届网络文学拉力赛取得圆满成功。
第二届“我和深圳”网络文学拉力赛2007年10月份正式启动,2008年2月底截稿。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建功亲自担任大赛组委会主任兼评委会主任,具有全国广泛影响的著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学者任终审主评委。
本次大赛合计共86部作品进入评审范畴。从3月初到4月底两个月时间里,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和评奖办公室组织网站文学编辑、知名网友、市内外著名作家、评论家组成的初评委,初步选出32部作品进入二审;聘请北京大学、十月杂志社、北京文学杂志社、天涯杂志社和深圳大学的著名评论家、资深文学编辑、作家组成二审评委,选出20部作品进入终评。5月31日,由陈建功、苏童、阿来、李敬泽、贺绍俊、潘凯雄、赵丽宏等组成的终审主评委,投票打分现场产生了本次大赛的最后获奖作品。
这些参赛作品大部分为本次大赛专门创作投稿,也有一批作家,拿出了酝酿已久、准备充分的成熟之作。参赛作者几乎全部为深圳作家,包括10多位在全国文坛已经具有较大影响的我市青年作家。
据评委反映,本次大赛作品整体起点比较高,20多部作品具有相当不错的实力。这样一批作品,带给中国文坛很多新鲜的文学经验和阅读体验,这种经验和体验是在很多著名作家那里无法看到的,“标志着深圳文学整体的崛起”(中国作协陈建功语)。
专家建议,本次大赛的获奖作品和其他虽没获奖但同样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作品,组委会办公室都应统筹考虑,积极推荐在文学大刊发表,接洽优秀文艺出版社整体推出,并进行研讨和宣传推介方面的整体包装。希望深圳方面高度重视这次大赛冒出来的文学成绩,不能草草对待,让这次大赛流于形式。
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奥一网、深圳新闻网等都对本次大赛的终评作了大量报道。
三、文学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随着文学工程的全面推进,已经推出部分成果,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底至今,深圳重点题材创作签约项目已正式出版长篇文学作品26部,在文学期刊发表长篇文学作品6部,工程签约作家发表的其他各类文学作品200多篇。而更多的文学成果,以及受本次工程影响和推动的更多作家的文学作品,都将在未来几年不断涌现。
迄今为止已涌现的部分成果:
杨黎光长篇小说《园青坊老宅》,2007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李兰妮长篇纪实类超文本写作《旷野无人》(40万字),2008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彭名燕、孙向学长篇小说《岭南烟云》(30万字),2008年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
涂俏长篇报告文学《袁庚传》(第一部)(50万字),2008年4月,作家出版社出版;
黄树森、夏和顺、于爱成、刘中国文献编纂评点本《深圳九章》(50万字),2008年9月,广东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出版;
曹征路长篇小说《问苍茫》,2008年11月份《当代》杂志发表;2009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张黎明长篇口述实录《解码边纵》,2008年12月海天出版社出版;
张友高长篇小说《深圳大道》,2008年4月,花城出版社、海天出版社出版;
陈秉安、南翔等长篇报告文学《青春的城市:深圳》,2008年11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丁力长篇小说《深圳河》,2008年10月现代出版社出版;
张伟明长篇纪实文学《深眸·女》,2008年7月,作家出版社出版;
彭名燕、娄荔长篇报告文学《从清华园到深圳湾》,2008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张胜友电视解说词《珠江》,2008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2008年第19期转载;
陆天明长篇小说《命运》,2008年11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吕雷、赵洪长篇纪实散文《国运》,2008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千夫长长篇小说《长调》,2008年1月,大众文艺出版社;
廖虹雷长篇系列民俗随笔《深圳民俗寻踪》,2008年5月,海天出版社出版;
周建平长篇纪实文学《1994:南方的河》,2008年6月,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
洪洋长篇纪实文学《蛇口日记》,2008年8月,作家出版社出版;
高成长篇小说《新地》(47万字),2007年8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齐霁长篇小说《南方,嗨》,2008年11月,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深圳女蛙长篇纪实文学《三个人的天堂》,2008年1月,中信出版社出版;
谷雪儿长篇纪实文学《纳西人最后的殉情》,2007年5月,作家出版社出版;
宋唯唯长篇小说《花低蝶》,《十月》杂志社长篇小说号2008年6月份发表;
刘斌长篇报告文学《激情深圳湾——深港通道建设纪实》,报告文学杂志社2008年3月发表;
叶耳长篇纪实散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