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深圳文学全面发力,迎接黄金十年到来(五)
2012-04-21 23:42:23 来源: 作者: 【 】 浏览:7027次 评论:0
为。他肯定了《从清华园到深圳湾》取得的成绩。

  (五)《旷野无人》在北京首发。

  2008年7月3日,李兰妮的新作《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在京首发,向读者揭示抑郁症患者的精神历程。

  《旷野无人》是中国作家协会的重点作品之一。早在去年深圳文博会上,人民文学出版社就与李兰妮签下了合约。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指出,“所谓文学,即使是优秀的文学也根本无法涵盖这本书丰厚而现实的意蕴,这里是一声发自生命和心灵的呐喊!”《光明日报》2008年9月3日“人物志”一版发表文章:《李兰妮:无人旷野的生命之音》,对《旷野无人》这部书作出如下评价:“这是身为抑郁症和癌症患者、又幸好是作家的李兰妮,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一部大书。这是一部记述作者与抑郁症对抗的亲身经历的奇书。这是一部把抑郁症危机亮相到大庭广众面前,大声疾呼严重关注的佳作。这是一部世界性的书,代表了中国在对抗抑郁症方面上升的水平。这是一部能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作出贡献的价值之书。”

  五、组织参与了系列采风创作活动

  (一)协助中国作协参与了系列全国性采风创作活动

  深圳方面与中国作协合作,陆续推出了围绕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系列全国性大型采风创作活动。其中,委派李兰妮参加了2007年7月2日至13日的“中国作家走军营采风活动;委派吴启泰参加了2008年4月8日至12日的“中国作家看凤阳”采风活动;委派吴君代表深圳作家参加了4月21日开始的“名家看四川·伟人故里行”采风。协助中国作协9月28日接待了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作家到广东采风团。

  (二)组织了体制外作家赴欧洲考察学习。

  2008年4月28日-5月8日,深圳体制外作家采风考察团一行10人从香港出发,登上了赴欧洲三国考察学习的旅程。

  这次采风考察团由深圳宣传文化基金资助,由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文艺评论家、研究员杨宏海带队。考察团成员有深圳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体制外作家丁力、谢宏、戴斌、谢湘南、王顺健、谷雪儿等。其他入选的知名体制外青年作家央歌儿、王十月、谯楼等因个人原因未能成行。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多年来,深圳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体制外作家群。他们的创作题材与写作风格多样,在全国引起了较多关注,成为深圳作家队伍的主体。

  深圳市文联、市作协从2005年开始,逐步加大对深圳自由撰稿人(作家群)的关注扶持力度。2007年组织调研课题组,完成了《深圳体制外作家状况调研报告》,报告中提出,要从打造平台,提供交流,建设阵地,发表作品,创新体制,加大扶持,提供培训,优化服务,出台政策,留住人才等方面着手,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作家创造性劳动、尊重文学艺术的社会氛围,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营造适合作家居住生活和创作的良好文化氛围。

  这次采风考察让作家们开拓了视野,交流了信息,增进了友谊,使整个行程成为一次和谐之旅。甚至可以说,这次欧洲之行开创了深圳文学对外交流新的历史,在中国当代文学交流史上留下了宝贵的记忆。

  活动期间,作家们纷纷表示,此行意义重大,将在个人的创作生涯和一生中留下美好的回忆。大家感谢深圳市为作家们做了一件大好事,认为这次组织出国采风,说明深圳在经济飞速发展之后,更加重视城市软实力的培植,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作家艺术家更加受到重视。希望这种好事继续做下去。

  国内文学界人士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说:“此举具有开创意义,体现了深圳对青年作家的重视。”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建功说:“组织这样一支完全由体制外作家组成的队伍出国,这在国内也是第一次。”

  六、不断加大深圳作家的扶持力度

  (一)继续深化对打工文学作家等体制外作家扶持和服务,深圳重要文学品牌打工文学进京研讨

  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主办的打工文学论坛,于2008年1月12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中宣部文艺局长杨新贵、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张胜友、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段亚兵等领导,来自全国各地、首都各大文学期刊的主编、作家、文学评论家,以及深圳打工文学作家代表,共60多人出席了论坛。

  论坛上,来自深圳的打工作家代表向中国现代文学馆赠送了记载着他们“心灵的呼喊”的《打工文学作品精选集》和《打工文学备忘录》等作品,标志萌生于草根的普通劳动者的文学走进了中国文学殿堂。两部作品同时在本届论坛期间推出。

  (二)举办外来青工精短文学征文比赛。

  在2007深圳第三届外来青工文化节期间,根据第三届外来青工文化节组委会的统一部署,深圳市作协承办了“我和深圳”精短文学征文大赛。2008年从应征作品两百多篇,评出获奖作品。

  (三)举办第四届打工文学论坛。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的分论坛,2008年12月2日在宝安区劳务工博物馆举办第四届打工文学论坛。论坛围绕城市化、农村新政过程中的打工文学地位及价值、改革开放30年背景下的宝安打工文学、从张伟明、王十月、戴斌等代表性打工文学作家新作,看打工文学新的取向等话题进行研讨,并点评《打工文学》周刊、举行张伟明送书活动(《深眸·女》赠送给相关企业和接到代表)。

  陈建功、雷达、贺绍俊、周大新、彭学明、王必胜、李朝全、杨宏海、李桦等前来出席改革开放文学论坛的全国知名作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由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主持,专家们总结了打工文学的创作经验,就如何推动全国打工文学的有序发展,开创打工文学发展的新局面与宝安区为主的打工作家进行了研讨、对话、交流,论坛致力于打造打工文学的文化品牌,以期使我市文学界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登上新的台阶。

  陈建功在论坛上说,30年前知青文学、反思文学的产生直接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进程,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积压了十年的情感、生活积累一下爆发,形成了文学大潮”。而现阶段的打工文学,也积累了全国各地的情感资源,不知不觉中与三十年前的文学大观形成了呼应。“打工文学有雄厚的情感积累,现在才刚开始做,以后一定会迎来井喷期。”但他也告诫一些转型成为专职作家的打工文学作者,要保持一种“在场感”,要珍惜自己的经历和情感资源,才能写出有质感的作品,这也是成为大作家的必由之路。

  (四)深圳“阳光写作”的青年文学品牌继续得到打造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学创作工程启动以来,市文联、市教育局等单位加大扶植青春文学力度,积极倡导阳光写作,培育创意少年,收到了显著成效,取得了丰硕成果。

  继2005年底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文联、深圳特区报社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校园文学论坛”后,2007年11月,以“生态阅读与青春成长”为主题,举办首届全国未成年人阅读文化论坛后,2008年5月15日,由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文联、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发行集团主办,深圳市中学生文联、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了“青春文学与创意未来”专场论坛。

  2008年5月29日,在市文联、市教育局指导下,深圳市中学生文联策划组织迎接改革开放30周年和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校园文学精品工程正式启动。作为该工程的首批成果,深圳南头中学的中学生赵荔与被誉为英国创意产业之父的霍金斯合著的长篇小说《如何创造》,由上海学林出版社正式出版,开创了我国在

Tags: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5/7/7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广东重奖获全国”鲁奖”和“五个.. 下一篇高洪波:深圳的文学有着广阔的未来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