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第四届全国打工文学论坛专家发言(五)
2012-04-21 23:50:11 来源: 作者: 【 】 浏览:6095次 评论:0
的本质是什么,通过他的思考总结出两个字:攻、挡,既然武术主要是进攻和防守,把进攻和防守无关的东西都去掉。

  我们这么多年写作,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文学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我们作为写作者,连文学是干什么,为什么要写作这个本质都没有搞清楚你就写,你就是盲人摸象的在写。我通过网络上、QQ上和很多国内的作者有交流,我也向他们提出这个问题,你们能否像李小龙总结武术的本质一样,总结出文学的本质是什么,能够用两个字、四个字告诉我。我听到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说游戏等等稀奇古怪的答案,最后我心目中文学的本质,我给了非常传统的定位,就是两个字:载道,我写作是干什么?是载道的,这个道是什么?每个人的道不一样,这个道的高下就是这个人修为的高下,那就是自己一个人锻炼的问题。有的写作者说我的写作就是要面对我自己的灵魂,我把我的灵魂给捧出来,就像谢有顺总是讲的:一个作家应该有胸襟,我从这里面引申到另外一个问题,我觉得一个作家应该有比胸襟更大的东西,那就是情怀,如果说胸襟是中国传统文人对自己修炼的要求,只是一个有胸怀,是向内提升自己的东西,而情怀是一个向外的东西,如果按照佛家的理论来说,胸襟是小成,情怀是大成,我希望文学里面多一些大成的东西,打工文学里面更加应该多一些大成的东西、朴素的东西、有情怀的东西,谢谢!

  杨宏海:十月通过这几年的创作实践,加上理论学习,感觉到他在修养方面、视野方面有新的提高,特别是刚才他从李小龙的传奇经历当中悟到文学的真谛:载道,这是王十月对文学观念的理解,这是可以引起我们思考的。今天还非常荣幸的邀请到茅盾文学奖的新科状元之一周大新先生,大家热烈欢迎。

  刚才我们第一代、第二代的打工文学作家分别都谈了他们创作的体会,各有各的特色,因为时间非常的紧,我想刚才邀请七位有成果的人每人讲一句话。

  岳尔:我谈一下对小说的认识,小说是观察自己、认识生活。

  曾武定:我说的一句话就是请给我们一点时间。

  魏央:我引用谢有顺老师的一句话,从世俗中来,到灵魂中去。

  郭建新:我原来是写得多,想得少,以后要写得少一点,想得多一点。

  杨宏海:他们都是非常有内心的感悟,非常有个性的表述,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我们从中可以通过各个场合来了解这些作家们,这些都是非常可爱的,他们的创作精神的确是令我们钦佩的。周大新先生到了我们的现场,他的《湖光山色》也更多的和我们的农民工有关,我们也邀请周老师给我们讲讲。

  周大新:我也是从农村来的,不当兵的话现在也是在打工。希望获奖之后还可以写出更好的文章。

  杨宏海:我们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先生说他来自农村对生活感同身受,希望在座的打工文学作家不断的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对我们寄予了希望。

  时间非常快,我们的时间也非常的宝贵,最后一个环节是要请打工文学的主编李春俊、作家张伟民向现代文学博物馆官长陈建功先生、和劳务工的负责人,石岩街道办王部长分别献证书,我先预告一下你们做好准备。

  今天上午的时间非常紧张,但是内容非常的丰富,信息量也很大,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建功先生讲话。

  陈建功:刚刚听了几位同志一字一句的讲话,我感到我讲多了也不好了。我觉得我对我们的王部长和我们区里的领导对我们打工文学的关心、对打工的关心非常的感动,我们办了这么好的博物馆、也有这么好的展览,当然还有关于我们的劳动保护、文化生活方面的关照,这一点我要表示我作为一个作家,对王部长和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钦佩。

  第二点我在北京开过一次会,在打工文学创刊上都有我的访谈。我觉得打工文学是很了不起的事情,第一蕴含着非常广阔的前景,是方兴未艾的事情,因为在30年前,我也打过十年工,我是18岁—28岁打工,当年北京好多的打工者坐在地铁的台阶上,穿得很脏、很破,看着来来往往的俊男靓女,当年我也穿着很破的衣服,也没有扣子,衣服拿着电线绳一个个系着,脏兮兮的躲在煤矿工人的堆里看着样板戏的演员们走来走去,我也有一种感受。但是30年前,因为我们的思想解放运动,催生了一个文学的运动,由于知青文化、商海文学的兴起推动了中国文学的运动,成为了现在的局面。为什么呢?其他关于文艺政策的事就不说了,因为30年前我们积压了十年的情感积累和生活积累,都是高中生,去挖煤吧,种地吧,积攒了十几年,忽然爆发了,你成为引领时代的潮流之先,我们的打工者、务工人员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涌向全国各地,以前我们对打工者的很多看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打工者的流动,他们带来中国民主化思想的活跃,不要说物质生产的力量,包括精神生产,我们打工者在北京的接头拣到一份报纸,发现民可以告官,我可以告生产队长,我回去之后就可以说,信不信我可以告你。因为打工者的流动,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飞跃,也促进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促进了城乡差别的缩小。特别是各位打工的朋友们,你们也是十几岁从偏远的地方来到深圳,积累了大量的情感资源,这种情感资源我认为还没有爆发出来,比如说你们有很好的作家,这是刚刚开始,到打工的时候,你们的文化水平可能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眼界还不够开阔、文化水平还不够,所以你们不像当年我们高中毕业到工厂、到农村那样爆发那么快,但是你们的生产感受要比我们那时候更深刻。打工文学因为拥有生活雄厚的情感积累,所以我觉得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宏海我们刚刚开始抓,刚刚开始做,还没有形成一个势头,我觉得这个前景非常好。

  第二个文学界有一个偏颇,或者说侧重点有一点问题,我多次提出来,比如说我们的都市白领小说,或者是都市白领文学,当然我觉得有价值,它反映了我们变革时期这种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也是不能否认的。但是他们的视野更多的是住小户型、开宝莱、喝星巴克、吃哈根达斯,看伊朗电影、读杜拉斯,你们看到很多小说都是这样写的,我们的评论界对这样的小说,包括80后的很多小说家这样的小说给予很高的评价,也确实不错,也有很好的艺术感觉。但是我老和他们说,你们要注意,除此以外我们在宁夏那还有一个石树清(谐音)这样的作家群,他们家因为他妈妈死了,他爸爸要给他妈妈过“期”,要宰了家里唯一的耕牛。耕牛就天天看到水盆子落眼泪,挨宰之前牛能看到清水里面的刀子,有这样一群明星的作家,还有一些很贫困的作家,但是他们的思想很丰富。包括打工文学里面也有一些这样的作家,我们的文学评论界对你们的关注是不够的。基于这些原因,我们打工文学还在刚刚的开始阶段,我只是希望各位第一不要有这种自卑心态,不要认为又过去了,不是这样的。我只是希望各位拿出更棒的作品来,向社会证明我们这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和生活资源来显示我们的实力。

  第二点就是关于珍惜情感资源和生活资源的问题,我前两天在北京有一个会上说过:一个人当他真当了专业作家的时候,他的生活资源和情感资源已经用得差不多了,为什么?他写出代表作写得很棒,出了名了,那个代表作一定把生活中、情感中最精彩的东西用上去了,真当上了作家,他的情感就开始枯竭,已经不一样了,你当专业作家了,和你当打工仔、打工妹又要受到歧视、又要担心老板炒鱿鱼,那种心态是很奇妙的。我只是个人看法,王十月你不要介意,我要是你,我不去发给编辑,我继续打工,我再打十年工,那劲儿不一样。你看贾平凹从小在农村长大,他虽然当了专业作家,依然和农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像《秦腔》里面农村的思维方式、哪种土腥味,哪种农民的粗糙和情感的细腻都把握得非常有分寸,这种感觉由打工仔变成了编辑之后
Tags: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5/6/6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打工文学发起人张伟明 下一篇梳理深圳本土文学命脉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