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蛙声
2016-04-10 09:35:55 来源:深圳作协 作者:魏先和 【 】 浏览:1584次 评论:0

《蛙声》

文/ 魏先和

这蛙声,是儿时枕边遗失的那一片么

缘何没有牵我回家的小流萤

 

披衣而起叩问街巷

陌生的人们正把梦幻泡进晶亮的高脚杯

咖啡色的夜里

萨克斯正在大街小巷唱着回家

 

那朵拜访过故乡的云呢

东墙的篱笆上已挂满星星

是谁,穿一身庄稼的素装

在灰暗的树林里沙哑地

呼唤着没有归巢的鸟

她身后那位恭敬的打着灯笼的青衣女子

又是谁呢

 

蓦然惊觉:

斑斓灯火里我常常远离自己

让自己长醉不醒的

竟是这一片活蹦乱跳的蛙声



诗歌赏析:

 

时空、距离与美丽的乡愁

——读魏先和央视网美丽的乡愁获奖诗歌《蛙声》

 

一些诗人和阅读者常会给自己制造一种这样的困惑,一首好的现代诗歌应该怎么去判别?喻象过于密集的难懂,喻象少的又过于直白,像喝白开水。作为现代诗歌,首先会有诸多的喻象,通过喻象正面、侧面地表达诗人的情绪(暂且把各种观点都列之为情绪吧,因为人常常活在自己的情绪当中)。而这些喻象,又必须是生动的、能构勒出一幅幅清晰的画面,或者能直抵读者的心灵,触动你最柔软的心房。

有些诗歌,意象过于密集,且生涩难懂,如人们常说的“迷宫”式般,虽然有专家们拍手叫好,然而阳春白雪和者寡;而有些诗歌,朴实易懂,朗朗上口,普通读者叫好的同时,专家们却不买帐。可见,一首好的诗歌,既要专家买帐,又要普通读者也买帐才行。

一首令读者津津乐道的好诗,显然是会令人眼前一亮,继而产生情绪上诸多共鸣。

在阅读魏先和的这首《蛙声》时,第一句便打动了我:“这蛙声,是儿时枕边遗失的那一片么?”诗歌开头一句,像来自遥远的时空,如梦呓般,敲开了读者时空记忆的门。这蛙声,也同样使我想起了儿时,稻田、庄稼地,成群的蛙声。

作者用“蛙声、流萤”这两个具有代表意义的词组,为我们构勒出一幅儿时在农村常见的画面:田野里,流萤在夜幕下飞来飞去,此起彼伏的蛙声,伴着农人们入眠。

而“儿时、遗失”这对一组词,形成一个远去的时空,如今,“蛙声”和“流萤”都不再。街巷中,“陌生的人们正把梦幻泡进晶亮的高脚杯”。 “梦幻”与“高脚杯”对比“蛙声”与“流萤”,读到此,一种时空的距离和断崖式的心理落差,在读者心中逐渐形成。

著名的萨克斯曲《回家》,渐将游子的这种乡愁思绪渲染,诗人笔下的“乡愁”至此,已推向高潮。

诗中时空再次切换,诗人用那朵曾经“拜访过故乡的云”、“篱笆”和“星星”,将多个儿时画面的记忆拉回,乡愁再一次酝酿。

“是谁,穿一身庄稼的素装

在灰暗的树林里沙哑地

呼唤着没有归巢的鸟”

这一段,是整首诗中最富有诗意和曲解性的。“穿一身庄稼的素装”可理解为农人钻进了绿色的庄稼中,去呼唤野外玩耍的孩童回家,也可以按大自然的规律理解为“日落夕山,倦鸟归巢”的场景。再由朴实的大自然之景引申,我们又联想到人,联想到为理想而外出闯天下的游子,那些待归巢的鸟儿,又何尝不是远在他乡未归的游子?

这几句,我们脑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那声声的唤归,在树林里、在田野上空落寞地回旋。青葱的庄稼田地里,只有那些结着果实的庄稼,就像父母亲的孩子一样,陪伴着他们。

“蓦然惊觉:

斑斓灯火里我常常远离自己

让自己长醉不醒的

竟是这一片活蹦乱跳的蛙声”

结尾的那一段,有反省与自责。在现实与梦想之间,总有一片无法企及的距离,这段距离,如同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像一颗无法发芽的种子,构成我们的心中那道遗憾。形成了美丽的乡愁。

在整首诗中,诗人运用一系列的喻指与暗示,通过时空场景的叠沓切换和断崖式的落差,淋漓尽致地将内心那种思念与落寞表达出来,在读者心中形成共鸣。乡愁是美丽的,是一种现代人为拼搏理想,跌落在现实之外的伤痛。这种打工式的乡愁,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史,是新中国成长路上的一块里程碑。(作者:乘风无痕)

Tags:获奖诗哥 责任编辑:乘风无痕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江南 下一篇【波斯】鲁米:《来,让我们谈谈..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