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郭金牛:从流水线到鹿特丹
2014-06-20 17:23:28 来源:深圳晚报 作者:陈黎 【 】 浏览:1344次 评论:0

深圳打工诗人获国际华文诗歌奖
郭金牛:从流水线到鹿特丹
继北岛、杨炼、西川、翟永明等人之后亮相鹿特丹国际诗歌节

 

    深圳晚报记者 陈黎

1.jpg

    不久前,深圳诗人郭金牛的诗作参加了第44届鹿特丹国际诗歌节。

    郭金牛是深圳的千万打工者中的一个,曾经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流浪;鹿特丹国际诗歌节则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诗歌节之一。来过这个诗歌节的诗人名单,由聂鲁达、布罗茨基、帕斯、沃尔科特等一大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及中国诗人北岛、杨炼、西川、翟永明等构成。

    随后,郭金牛的诗集《纸上还乡》在北京—鹿特丹国际诗歌节中,获得国际华文诗歌奖的诗集奖,鹿特丹国际诗歌节主席BasKwakma专程来到北京大学亲自给郭金牛颁奖。

    2013年底,德国主流媒体之一《南德意志报》文化专栏以首页整版报道了他的诗歌,这也意味着这位深圳诗人引起了国际主流媒体的关注。

    曾在深圳流浪七年 “那段时间我的世界里没有诗歌”

    1993年,郭金牛来到深圳。找到工作,失去工作,居无定所,焦虑自责,然后再找工作,再失去工作……这基本就是郭金牛到2000年那七年的生活。

    夜深人静时,挣扎在生存边缘的郭金牛总是深深自责,“为什么我这个人始终找不到稳定的工作,是不是我太不安分了?性格有缺陷?”除了自责,他更多的是迷惘。“那段时间,在我的世界里根本没有‘诗歌’这个词。我最关心的、也是唯一关心的事情,就是哪里能有一口饭吃。”

    这段经历,后来成为郭金牛写诗、为所有像他一样迷惘过的人们代言的原动力。真的经历,真的情感,真的思考……郭金牛认为,“真”是他的诗作能够获奖的主要原因。

    诗意乡村是他永远的背景 “在我们乡下……”

    “在我们乡下,老人寿终正寝、安详去世,是一件喜事。但是如果死掉的是一个年轻人,就是非常大的事,就算不是他的亲人,整个村子里的人都会为他悲伤。”
  
    “在我们乡下……”是郭金牛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和他聊天,你会很快被他带入一片天然质朴更显诗意的乡村世界。

    他离开了家乡一步迈入工业时代。这个工业社会的冷漠铁律,让他一次次震惊,开始了思考和创作。

    深圳诗人孙夜认为,“很多打工文学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把血淋淋的伤口,剥开来给你看。他们的文字中,有很强烈的悲伤、痛苦甚至怨恨。但郭金牛的诗却不是这样。”

    郭金牛的文字,更像是一种痛定后的思痛,更像是站在远处、带着距离审视过去的悲悯,有伤感,但更多的是深深的思索。他所表达的,也不再是他个人的经历,而是当农耕时代与工业时代相撞时弱者们的命运和痛苦。

    对深圳有着一种云淡风轻的赞赏 “可以坐下来谈诗,真好。”

    对深圳,郭金牛曾因为辛酸而质疑过它,但却也更强烈地热爱着这座带给他独特体验的城市,至今日,他对深圳却有着一种云淡风轻的赞赏。

    “今天,像我这样的打工者可以坐在这里,和朋友们一起聊人生、聊诗歌,真好。”

    他说,自己的诗是工业时代来临时全世界都无法逃避的伤痛和代价。“深圳打工者的经历,成为一种独特的样本,我觉得这是我的诗集被国际关注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郭金牛,有一份稳定的职业,不再是为生存挣扎的打工底层。但是他说自己会永远为打工者们代言。“每当想到那些流浪时的朋友,我觉得自己写诗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不过与写诗相比,郭金牛更看重自己的工作。“我的主业是干活,写诗只是副业。”

Tags:郭金牛 鹿特丹 责任编辑:tea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西作家共话女性文学写作 下一篇酒徒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