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从编辑角度谈丁力的创作特色
2018-08-30 21:46:19 来源:广东作家网 作者:李满意 【 】 浏览:1121次 评论:0

我跟丁老师的结识完全是以书为媒。在这里还得感谢杨晓升老师,他向我推荐了丁老师的作品,当时我还在上一家出版单位,我看了作品后将选题申报并获得了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的优秀长篇小说项目扶持,这就是《中国式股东》。在我今年1月调入中国言实出版社之后,感谢丁老师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的工作,这就是《租友》的出版。跟许多老师不一样的是,这是我跟丁老师第一次见面,当然除了觉得丁老师因病好像开始逆生长之外,并无陌生的感觉。

前面的专家和老师更多地都是从文学创作专业角度谈丁老师的创作特点,我作为出版人,既是作家作品的第一位读者,也因为长期跟作者交流,算是半个知音吧,我从出版人的角度来谈谈我对丁老师作品的理解。

首先,从创作题材而言,丁老师的创作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商战职场小说,其中多为长篇,也有中短篇小说。而且丁老师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观察,他的商战职场小说基本都敏锐地聚焦于各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如《中国式股东》的内容就跟当时市场经济改革,企业大搞入股分红、民间闲散资本多涉及其中密切相关;《租友》就是前几年曾非常流行的租个女友或朋友回家等话题的延伸讨论,更是直击当下大都市情感婚姻的焦虑和焦灼状态;《深圳故事》更是讨论了以深圳为代表的改革开放城市曾发生的焦点话题,如城中村,如上市公司圈钱套现等。

其二,从题材的地域性而言,丁老师的创作可谓深圳独特的靓丽名片。虽然丁老师已出版的近50部小说我没有看全,但是其中不少小说基本都以深圳为主要背景地点,从不同程度渲染了深圳作为中国高度现代化商业都市的发展欲望与生存魅力。这种创作现象是比较特别,也是值得文学界关注的。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域性文学创作有诸如海派文学、京派文学、乡土文学(表现的还是不同的地域)等,但他们都是以作家群创作出现的,而丁老师是个人性的地域文学创作。我个人对这一点很吃惊也很欣赏,在很多人眼里,像深圳这样的移民城市是没有根的,但丁老师的深圳地域文学创作就给深圳这座城市留下了根:一种永远处于挣扎、突破、努力向前向上的植物之根,体现的正是深圳这座城市勃勃生机的形象。

其三,从创作方式而言,丁老师的小说创作基本都是现实主义的。我个人比较偏好现实主义创作的方式,因为我觉得这是目前中国文学界应该要着力表达的,不管我们给这样的现实主义创作冠以什么新鲜的名字,作为社会良知的代表之一,作家有责任也有义务做现实主义的表达。但从一名出版人的角度我深知,要做好这一点是很有难度的:既要有直击痛点的勇气和敏锐,更要有掌握尺度的技巧和智慧。不少创作者因为惧怕、厌烦或是不屑于这种踩钢丝的工作,放弃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很可惜。但丁老师选择了非常巧妙的角度切入现实主义创作,我认为体现了他的创作智慧:即经济领域的商场职场以及其中的两性关系探讨,接地气又容易产生共鸣感。

其四,从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而言,丁老师喜欢采用局中局的叙事框架,常用双线方式叙事模式,《租友》和《中国式股东》都是如此。即便是《深圳故事》中的一些中篇小说,我看也是用的双线模式,这说明丁老师是个讲故事的高手。这一点我看过有点评论中已经说了不少,在此不做赘述。

其五,从作品人物形象而言,丁老师作品中的男主都是属于有缺陷的“自我”式人物。如果我们套用一下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说人物形象的话,丁老师作品中的男主既不是那种高大全的宣传式人物或是主角光环很强的超我形象;也不是那种癫狂、叛逆、神经质或是力比多满满的本我形象。至少我们今天讨论的这几部代表作品中的男主,他们不是完美的男性形象,他们有道德的底线,有做事的底线原则,他们总是在希望与绝望中挣扎,在自信与自卑中纠缠,在算计与豁达之间徘徊,在喜悦与痛苦中焦虑……这些都是在职场取得一定成就之后面临在瓶颈期如何上升的职场人形象,是一种矛盾集合体:在外人眼中他们似乎是某种成功人士,但于内心他们知道自己还缺少一些东西。最典型的就是《租友》中的丁友刚:这人有一定的责任心,但他不能像自己的老师和同事那样甘于在青海埋头贡献;他一方面觉得自己跳槽下海有愧于单位和老师的培养亲人的期待,但另一方他总是在算计自己跳槽的得失;他虽然愿意帮助网上求助的打工妹,却又时时堤防,钱也不敢多给,怕有去无回;既想找个合适的女友解决内心寂寞和子嗣问题,但又担心自己被骗陷入太深……这样的人多么像生活中的你我他,有着明显性格缺陷的人物。但另一方面,我觉得虽然丁老师小说中出场的女性众多,形象有别,但她们身上都带着一个相同的烙印:在商战和职场环境中,这些女人都没有获得真正的财务独立或财务安全感,所以基本上都以契约关系与男主产生关联。丁老师的主人公似乎是以男性为主——或许我看的小说不够全,这从另一个角度似乎证明了丁老师的商战职场世界是以男性为主宰的。丁老师笔下的女性形象我觉得可以作为一个话题来讨论,另外我也建议丁老师可以创作一些以职场女性为主的小说。

其六,从创作心理而言,丁老师的创作不同程度地带有一点自传色彩。当然是刻意为之的。前面我已经强调,这是我跟丁老师第一次见面,其实我对他本人的了解远不及对他作品的了解,之所以这么武断地下结论,是源于他在微信和电话交流中断断续续给我提供的一些个人信息碎片。我历来虽然不喜好对作者的创作做考据式的研究,但作者的创作故事的魅力之一即将已有和幻想的信息碎片以各种方式组合,重新编织成一个个新的故事。喜好在故事中透露一点点真实的自我信息碎片的作家,我个人认为都是具有强烈自我表达欲望的创作者。包括但不限于以作者自己的名字、姓氏、工作背景、居住城市、年龄、身份(我们看到丁老师在不同的小说中不断强化某些与自身真实情况相似的碎片信息)等信息来不断呈现,正如我们看到一些著名导演喜欢在一方面这回应了丁老师现实主义创作方式特点,另一方面我认为,这种强烈的精神倾诉的欲望也是丁老师会笔耕不辍的重要心理原因。

期待丁老师一如既往地保持这种旺盛的创作状态,出来更多更好的佳作力作。

(作者系美学博士,中国言实出版社任副总编)

2018年8月26日

Tags:编辑 角度 谈丁力 创作 特色 责任编辑:master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探寻改革开放中的深圳路,塑造城.. 下一篇丁力特色:逻辑、经济、深圳——..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