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过30岁生日的郭敬明,很巧合地给自己送了一份生日礼物:将自己的畅销小说《小时代》拍成了电影。
“它(《小时代》电影)关于一群年轻人的成长,这群年轻人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他们的性格、外貌等都非常不一样,所以他们其实是我们这个时代里很多年轻人不同的样子。”郭敬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他们有很有钱的,有家里很穷的,有很平凡的,有很怪异搞怪的,都有。其实,等于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的一个生存样本。”他说。
这部全明星阵容电影将于6月27日在全国上映。
郭敬明在他的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新办公室的图书馆接受了采访。这是一座坐落于市中心的老洋房,黑色书架、金色阶梯、水晶吊灯,木雕驯鹿以及雕刻华丽的木椅,长条形的黑色会议桌,被网友形容为散发出一种哥特式风格。
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小说被读者称为“名牌指南”,其中对物质的描写贯穿了整个故事。
“小说和电影稍微有点不一样,小说更直白,对金钱、物欲的描写更赤裸一些,引发的争议也更大。”郭敬明说。他穿一件白色衬衣,一条破洞牛仔裤,头发染成淡金色,脸上化了精致的妆。
成长的残忍
“人的灵魂在面对物质时的妥协和挣扎——小说里面有这种层面的东西,所以大家在读的时候有一种很现实的无奈感。”他答问的口气很像他小说中的语言。
但他认为,电影是一个“造梦机器”,所以弱化了小说现实和残酷的一面,而更多强化一种“梦想的力量”。“就是属于青春的那种朝气、那种梦想。”他说。
他认为,电影应该击中“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其中包括“与物质的对抗”和“与孤独的对抗”。
如今位于中国作家富豪榜前列的郭敬明来自四川一座小城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他说他曾经非常强烈地感受到物质的冲击。他来上海念书时,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小穷学生”,交学费或者配置电脑、DV、相机等艺术系所需的设备对他来说都很困难。
郭敬明认为,自己如果只是依赖父母,肯定不能支持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他说,物质困惑是这一代人的特点,因为对于上一代来说,青春期没有物质的概念,而这一代人生下来就被物质包围,成长和青春充斥了各种各样眼花缭乱的物质。
“有钱人的小孩就可以经常买最新的游戏机,有钱人家的女孩子就可以每天穿漂亮的裙子,为什么我就没有?这一代人一生下来就面对物质的落差,一直很挣扎。”他说。
为了融入大城市生活,郭敬明说他“被迫”从大一就开始写书赚钱。他因蝉联2001年、2002年“新概念作文大赛”而少年成名,进入公众视野后,因为写作风格、“抄袭事件”以及对物质的追求而饱受争议。同时,他的公司和团队却不断发展壮大。
今天的郭敬明称已没有太多与物质的对抗,但仍有挣扎。他认为自己还肩负着整个团队的梦想。“我很享受帮助别人成功所带来的乐趣,跟我自己成功是一样的,在我心中是一样重要的。”
孤独的一代
在电影中,郭敬明更多着墨于友情。“不可能所有人都有梦寐以求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但每个人一定有身边的好朋友。”他说。
他认为,独生子女一代,每一个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会很迷惘,会很无措,会感到自己的脆弱和孤独。正是这种强大的孤独感和脆弱感引发了友谊的力量。”
他的最世文化公司以出版大量针对年轻人的作品而闻名。郭敬明认为,爱情并不一定会在每个人的青春期中出现,“但是我们的高中年代、大学时代,就算你不谈恋爱,身边一定会有三五好友,一群死党”。
所以电影《小时代》更多是在讲,“这个被物质冲击的动荡年代里,还是有四个好朋友紧紧地守护着彼此,一起为了梦想向前冲刺”。在一波又一波的争议面前,郭敬明周围也有三五好友、一群死党。
《小时代》电影宣传曲《时间煮雨》的歌词,就是由他和他的好友兼工作伙伴落落联手创作的。落落说,被提议写歌词时,她答应得太顺畅,没有一点踌躇,甚至有些潜意识里的理所当然。在形容郭敬明时,落落会用“佩服”这样的字眼。
落落现在是最世文化《文艺风象》杂志主编。在落落写长篇卡住的时候,郭敬明会与她彻夜长谈,帮助她寻找思路。“我很享受那样一种东西,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价值是可以成为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人。”郭敬明说。
“友谊万岁”的《小时代》既是郭敬明自己的写照,却又不完全是。他综合了自己的故事、身边朋友的故事、他从外界看到的故事以及虚构的故事,描述了“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或者我自己的心路历程”。
“规则破坏者”
“作为新导演,我比较自豪的地方是,可能大家在看到这部电影时,会无法归类它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电影,其实这就是我想带给大家的。”
经过十几年的写作和出版工作,郭敬明首次尝试电影拍摄。他描述《小时代》是一个很新的东西。
“许多叙事手法或者画面结构是在以前的电影里看不到的,或者是会让人觉得有意思、很新鲜,你很难第一时间说出它跟哪部电影一样。”郭敬明曾于2002年进入上海大学念影视艺术工程专业。
他说,因为自己的“理科生思维”,他爱玩技术上的东西。他举例说,曾在电影中运用两个三到四分钟的长镜头,理论上是摄影机的位置不可能达到的。
“我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比较像是一个规则破坏者的姿态。”郭敬明说,这一次冲进电影行业,争议声也很大,好像十年前的历史重现。
这次跨界,郭敬明反而摆脱了束缚,他以“非专业”的姿态进入,索性甩掉了所有条条框框,想去拍符合自己内心想法的电影。
关于票房,郭敬明说自己野心不大,希望只要有“正常商业表现”就可以了,他更期望观众觉得电影足够特别。“关键是能不能让人记住,在观众心中有没有独一无二的地方。如果大家觉得它挺普通,对我来说就挺难过的,就算失败了。”他说。
关于下一个梦想,郭敬明说那不是一个具体的事,而关乎整个人的状态。“希望自己可以在有生之年尝试更多不同领域的东西,让自己的人生更饱满、更多层次一点,让它的厚度可以增加而不是薄薄的一片。”他将手掌合在一起,慢慢拉开。
他说下一个尝试的领域也许是做设计师。他也对科幻很感兴趣,将科幻小说看作下一个增长点,最世文化去年以来签约了多位中国年轻科幻作家。
“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停止下来,停在一个位置,然后享受那个位置带来的舒适感,我希望去经历更多的事情,看到更多的东西,眼界可以打得更开。”郭敬明说。(记者:姬少亭 许晓青 李云路 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