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会现场
2013年9月2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外文局联合主办,“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中国翻译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和《人民文学》杂志社承办的“2013中国当代优秀作品国际翻译大赛”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本次翻译大赛组委会将推荐30篇中国当代优秀短篇小说作为参赛原文发布,参赛者可自行选择其中一篇翻译成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或阿拉伯语其中任何一种语言。评审委员会将从这些译文中评选出获奖作品。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三局局长张雁彬、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郭晓勇等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的代表出席了大赛启动仪式。
本次大赛面向所有热爱中国文化并愿意从事中国当代优秀作品外译工作的境内外翻译工作者,旨在激励国内外创作翻译力量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李敬泽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中国文学要走出去,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翻译是一个很重要的、很关键的环节。如果在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在国际上能够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家是很少很少的,在某种程度上,这本身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走出去的瓶颈。关注你的人,在专业角度上关注你的人,然后又能够很好地翻译你的人,就是那么多,很少。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说:“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我们要以一种水滴石穿的精神来推动中国文学向国际的传播。我们的作家在英语国家有一些影响,在有些国家,包括一些小语种国家,影响还不大,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正常、很自然的现象,这正好说明我们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前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至于说我们大赛,我想这就是我们对外传播之路上很重要的一个新举措。”
李敬泽指出:“这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变化,国际上学汉语的人,比如在中国在北京,都有大批的外国人在这里学汉语,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现实,精通汉语的外国人,不管什么语种的也越来越多了,在这些人中,本身这里面就应该说是包含着很强大的一支翻译力量,这里面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
张雁彬说,汉语虽然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但使用的地域却相对有限。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曾做过相关调查表明,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逐步扩大,但翻译等方面的问题仍然迟滞着中国文学在海外特别是在欧美地区的进一步推广。由于中文语西方语言截然不同,因此推出细致而准确的文学译作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令中外出版商多有顾虑,既要找到高端的人才又要兼顾时效和成本。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政府部门和业界将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和评估标准,充分调动中外翻译人员的积极性,努力提高翻译质量,做好翻译人才的储备,推动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表示,这三十篇作品的筛选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作者的因素,作者是代表了当代文学创作最高水平的作者;还有作品的因素,要代表中国短篇小说创作的差不多最高水平,按照这样一个愿景来进行推荐。这个愿望里面,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作品的内容,作品所涵盖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国际化指向,它不仅仅是一个比较单纯的讲中国故事的内容,它当然要以中国的故事为依托,但同时指向一种更具人类性、国际性的主题。还有小说的艺术方面,我们力求选出艺术上非常精湛的、艺术水平非常高的短篇小说,无论是结构、语言、情节,还有它所深含的艺术上的雄心等等。施战军说:“通过我们推荐的作品,也通过翻译家的推荐,能够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到我们中国的作家不仅是在他的思想蕴含上,同时在艺术的追求上,确实已经是站在了国际文学创作的前沿上。”
大赛指定中国网为官方网站,发布大赛的相关消息和推荐作品。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企鹅图书、法国阿歇特图书集团、西班牙大众出版社、俄罗斯东方文学出版社和埃中文化交流协会作为此次大赛的协办单位也派代表出席了启动仪式。
《2013中国当代优秀作品国际翻译大赛推荐作品集》将由外文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
30篇中国当代优秀短篇小说推荐作品
(按作品笔画多少排序)
张 炜 《一潭清水》
苏 童 《人民的鱼》
王祥夫 《上边》
王 蒙 《山中有历日》
乔 叶 《月牙泉》
阿 来 《月光下的银匠》
莫 言 《月光斩》
韩少功 《北门口预言》
王安忆 《发廊情话》
陈忠实 《李十三推磨》
铁 凝 《伊琳娜的礼帽》
郭文斌 《吉祥如意》
魏 微 《乔治和一本书》
红 柯 《吹牛》
石舒清 《果院》
金仁顺 《松树镇》
刘庆帮 《信》
毕飞宇 《相爱的日子》
迟子建 《亲亲土豆》
邓一光 《狼行成双》
格 非 《凉州词》
范小青 《梦幻快递》
方 方 《推测几种》
贾平凹 《倒流河》
叶兆言 《情人鲁汉明》
刘震云 《塔埔》
徐 坤 《厨房》
李 洱 《喑哑的声音》
鲁 敏 《谢伯茂之死》
刘醒龙 《暮时课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