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第二届“两岸三地短小说大赛”评审结果揭晓 | 陈再见、廖美华分享七万元头奖奖金
2016-10-31 08:16:06 来源: 作者: 【 】 浏览:4351次 评论:0



/ 十四万元重奖优秀短篇小说 /

刘悠扬 / 文

转载自:深圳商报


一场华语文学界的年度盛会9月24日在深圳举行,来自深圳、香港、台湾的评委、作家及学者聚集一堂,见证了为期六个月的2016第二届“两岸三地短小说大赛”终评结果出炉。深圳80后作家陈再见的作品《马街三小龙》和台湾女作家廖美华的作品《小镇》荣获大奖,分享七万元的奖金;《紫窗》等七篇作品获优秀奖,各享奖金一万元。另有六篇作品获得提名表彰。



深圳80后作家陈再见(右)与台湾女作家廖美华分享大奖


当天下午,揭晓颁奖仪式及“2016两岸三地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在深圳举行。座谈会上,来自海内外的评委高度评价称,深圳曾以创意之城、读书之城而闻名,通过“两岸三地短小说大赛”的持续举办,正日渐变成一个孵育并催生华语作家的越来越有影响力的文化平台。


本届“两岸三地短小说大赛”由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全程协办。今起,新鲜出炉的大奖作品《马街三小龙》将在《深圳商报》连载专栏第一时间与读者见面,敬请关注。

 

多位名家落选,部分新人上榜

 

“两岸三地短小说大赛”2015年在深圳落地生根,今年是第二届。本届大赛由两岸三地作家协会(港)、深圳作家协会、深圳南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南山作家协会承办;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深圳《特区文学》杂志、《南山文艺》杂志、香港《城市文艺》杂志、《香港作家》杂志、台湾《幼狮文艺》杂志和台湾师范大学全球华文写作中心等协办。


据组委会介绍,自2016年4月至9月,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184篇,涵盖各个年龄层及不同职业。评委会则由两岸三地著名作家、学者、评论家、资深媒体人士担任,全程均为匿名评选,评委每轮选票和汇总情况都记录在案并适度公开,部分名家落选和新人上榜成为一个正常现象,从而也显示出深港台三地文学的发展潜力和活力。


记者了解到,经过12位评委三轮评选和终审评议,九个奖额各有其主,其中深圳作品5篇,香港作品3篇,台湾作品1篇。


在9月24日举行的两岸三地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三地的专家评委分别点评了本次小说大赛的评审情况及创作特色,并介绍了小说创作在各地的发展情况和今后态势,获奖作者畅谈了各自的写作经验和文学意识。与会者普遍认为,大赛的成功举办,对两岸三地的小说创作和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40后到90后年龄跨度极大

 

座谈会上,评委对获奖作品作了精辟的点评。多年担任“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评委的香港《城市文艺》主编梅子,是“两岸三地短小说大赛”的初创评委。他告诉记者,与上届相比,本届获奖作品让他看到两岸三地作者对各地的文化传承有了共同承担,语言方面也有明显提升,“深圳曾是一个以读书闻名的城市,现在正日渐变成一个产生作家的平台。这是本届大赛的重大意义。”


大赛评委、深圳作协专职副主席于爱成长期活跃在文学评论一线,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据他观察,本届参赛作品齐整,深港台三地作品各有特点。就语言来讲,深圳作者的作品文从字顺,台湾作者作品有古典之美,香港作者作品具有多元化倾向。叙事上来讲,深圳作者极具形式感,这种形式感渗透出一种自觉追求,台湾作者更具散文化倾向,香港作者的现代感则是骨子里来的。


深圳大学教授、著名作家南翔指出,本届大赛的参赛作者年龄跨度极大,既有40后的文坛老将彭名燕,也有80后的大奖得主陈再见,更有出生于90年代的文学新人岳智伟。


于爱成也表示,题材与技术、经验与想象有出色处理的好作品很多,尤其深圳几位作者彭名燕、蔡东、弋铧、欧阳德彬、段作文等,各擅胜场;几位新人如裴天平等,没有在公开发行刊物发表过作品,但出手不俗,生活在场感强,语言精当传神,具有短篇小说所要求的张力感和“神奇效果”。


大赛评委、深圳商报《文化广场》主编王军表示,深港台是个紧密结合体,经济往来非常频繁,三地的文学创作要多反映人们的生活状态及喜怒哀乐,代表三地发声。他还寄望能通过文学创作大赛,发现优秀作品,培育优秀作者,让三地的文学创作在华语文学界占有重要一席。


大赛评委、台湾师范大学全球华文写作中心主任胡衍南教授是第一次来到深圳,他对这座年轻城市的朝气蓬勃感受强烈。他说,这次大赛整体水准非常高,充分展示了三地的文学创作水平和发展潜力。



 

 深圳作者裴天平(右)获优秀奖


9位获奖者几乎全是业余写作

 

本届“两岸三地短小说大赛”的奖金额度尤其引人关注。一篇1万字的短篇小说,摘下头奖可得7万元奖金,奖金之高在华语文学界非常难得。


“从事纯文学创作,尤其写短篇小说养活不了自己,本届大赛9位获奖者几乎全是业余写作。”于爱成告诉记者,此次获奖的五位深圳作者,陈再见是图书馆管理员、杂志编辑,蔡东是大学老师,弋铧从事外贸工作,欧阳德彬是媒体记者,裴天平是中学老师。


记者在颁奖现场采访了大奖得主、深圳80后青年作家陈再见。他坦言当初报名参赛,一个很大原因是因为丰厚的奖金。来自汕尾的陈再见,以独具特色的“海陆丰系列小说”在全国文坛崭露头角,不久前刚获得备受关注的全国《小说选刊》年度新人奖。此次他获得大奖的作品是短篇小说《马街三小龙》。“这是一个海陆丰移民在深圳的故事,写了一个被冤枉的‘留守儿童’。”陈再见告诉记者,他所理解的“留守儿童”,不只是被父母留在农村的孩子,还有一部分是跟随父母到了大城市,却同样没有得到陪伴和教育的孩子,“他们面对的冲击更大。学校、城中村就是一个小江湖,比在农村时更现实、更冷峻。”《马街三小龙》的主人公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


除了获奖作品,很多评委也提到很多未能入选的“遗珠之作”。于爱成提及1990年出生的文学新人、在蛇口工作的工程师岳智伟,“没有什么文学履历,但一鸣惊人”。大赛评委、著名作家刁斗和台湾师范大学全球华文写作中心主任胡衍南教授也始终把其创作的《威廉》排在前三名,认为“该作品是有着很好的现实性的现代主义小说”。




获奖名单


大奖


《马街三小龙》(深圳 陈再见)

《小镇》(台湾 廖美华)


优秀奖


《紫窗》(香港 江璇)

《与自己谈心》(深圳 潇潇)

《最后的问题》(深圳 蔡东)

《坐在角落的女生》(深圳 裴天平)

《青花碗》(香港 邝国惠)

《蜜色》(香港 李日康)

《隐秘的生活》(深圳 欧阳德彬)


提名作品


《這种人》(台湾 游善钧)

《海》(台湾 汎遇)

《脑残》(深圳 彭名燕)

《李文》(深圳 段作文)

《我女儿韵》(台湾 代云芳)

《迷鸟》(深圳 弋铧)

 

Tags:第二届 两岸三 小说 大赛 评审 结果 揭晓 再见 美华 分享 七万元 头奖 奖金 责任编辑:master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6年深圳文学总结:充满元气、.. 下一篇铁凝: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