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文字、影像中的思爱故事——李兰妮新作《我因思爱成病》读者沙龙在京举行
2013-09-29 22:56:14 来源: 作者: 【 】 浏览:1242次 评论:0

作者李兰妮

    本报讯  9月28日,曾亲历抑郁症和癌症的作家李兰妮来到国家图书馆学津堂,参加“文字•影像•病与爱: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我因思爱成病》读者沙龙”。本场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深圳市文联、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由大佳网、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协办,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罗烈杰出席活动并做致辞。

    活动还邀请到了嘉宾作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主任胡殷红,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梁鸿鹰,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晓明,摄影批评家、策展人、编辑李媚,中国文学翻译家、编辑、诗人莫楷,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姚文坛,以及各主办单位、协办单位的领导。本场读书沙龙是继今年4月1日“爱的传递,从你开始——关爱精神健康主题漂书活动启动仪式”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各方联手,再次举办的公益阅读漂流活动,将关注精神健康与倡导有益阅读相结合,对文学创作具有的社会价值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多维关照 对话新作

    在《我因思爱成病》读者沙龙上,著名评论家李敬泽、陈建功、梁鸿鹰与胡殷红首先以“作为文学主题的病与爱”为话题展开了探讨交流。中国人一直有以病为耻的惯性思维,而以病之极苦与爱之关怀来作为文学创作的主题,尤其作为纪实文学,不仅是一种对于中国传统思维的挑战,更是以文学为疗救手段,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活动的第二个对谈单元,是知名评论家陈晓明教授与翻译者莫楷就“文学创作与自我认识”所展开的对谈,对《我因思爱成病》的跨文化传播交流进行了交流探讨。在李兰妮的两部作品中,有着中西交融的思想火花,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关照着人类的幸福与健康。这种超越中国传统观念的对生命的敬畏和解析,提供给读者一种亲切而新鲜的角度,来关注国人的精神困惑。

    最后,由摄影家李媚、本书责任编辑刘稚与作家李兰妮共同就“新媒体时代的文字与影像传达”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对于《我因思爱成病》一书中的大量精彩图片内容,进行了生动的鉴赏与解析,以明辨影像对于特定类型图书所产生的增值作用与文化意义。

宠物疗法 爱的救赎

    2008年,久经疾病折磨的李兰妮,写作了《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一书,真实地呈现了抑郁症的病状和治疗的过程,以及生理、心理和家族、社会、文化的成因。这一作品既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真实临床纪录,像一封送给同为抑郁症患者的人们的鼓励之信,既告诉了他们抑郁症究竟是什么,也告诉了他们抑郁症是可以被征服的。同时《旷野无人》也是一个医者对于抑郁症治疗的介绍,将国内外的抑郁症相关理论知识与治疗方法融于其中,更重要的是《旷野无人》是一本抑郁症患者的第一手心理资料,全面透彻地分析作者所经历之种种都是有着怎样的根源。可以说《旷野无人》不仅是一部文学著作,更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时隔近五年的时间,李兰妮再推新作《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作为《旷野无人》的续篇,本书描写了李兰妮和她的小狗医生周乐乐,为跨越彼此之间的鸿沟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其中经历了种种误会、敌意、挣扎,以致因爱成伤。但最终通过重新学习爱的功课,真正体悟到了生命的真实含义。而其内容打破了传统文学作品的创作模式,将第三人称的客观陈述、李兰妮的第一人称独白,以及拟人的狗医生周乐乐的感情描写,穿插运用于本书中,多维度地分析了抑郁症的病理表现,以及宠物疗法的核心所在——爱的治疗。虽然当下也不乏介绍抑郁症疗法的著作,但对于宠物疗法皆是一带而过,《我因思爱成病》一书难能可贵的是正是用文学的样式填充了这一医学空白。

认识生命 关爱自身

    李兰妮在撰写《旷野无人》和《我因思爱成病》的过程中,曾几度抑郁症复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恶化,是因为她在写作的过程中,必须再度抵达幽暗的潜意识深处,挖掘精神疾患的成因,揭示她一代人特殊的成长经历、社会环境种种因素的作用。

    重新打开创痛的记忆、再次体验是非常艰难的,《我因思爱成病》中,李兰妮会多次因为照顾小狗周乐乐而出现严重的焦虑症状,是由于另一只宠物狗在很短的时间内莫名而亡留下的阴影。而一只小狗会对于作者产生如此大的触动,更深的根源在于她儿时的记忆:一段缺失了父母的爱与关怀的记忆,一段幼年照顾弟弟的记忆,一段独自承担各种伤痛的记忆……将这些内心深处的伤痕如抽丝剥茧般再次拾起并细致地讲述给读者,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承受力。
李兰妮曾讲过,自己是一个癌症患者,还得了抑郁症,又是一个写作的人,所以注定她要为此做些什么。而她所做的这一切,目的正是为了持续探讨中国人的精神病象,以唤起疗救的注意。

    在自己与小狗周乐乐的关系上,作者再次毫不留情地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自己,指向了人的自私、狭小和计较。相反的,在对一个自然生命(动物)的关照中,作品完美地表达了生命的尊严。爱的救赎,不仅仅是人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所在,更是人对于万物众生的应持态度。例如书中提及李兰妮会为养育小狗周乐乐而严重焦虑的一点在于,她每天都要担惊受怕的“一会儿怕被人偷去炖狗肉煲,一会儿怕被人打死……”而李兰妮在不断担心自己无力保护小狗周乐乐的过程中,也表述出了宠物之于人类的意义,就在于我们通过不同于人类的另一种生命形态,来认识生命的本质,从而反观自身。

爱的传递 生生不息

    在《我因思爱成病》全面上市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也将《旷野无人》重新出版。新版《旷野无人》一改第一版黑暗的旷野的封面,而是换成了生命起源般的蓝色调书封,相应的《我因思爱成病》的橙色书封则代表着温暖与希望。这两个独特的文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抑郁症背后存在的救赎与希望。同时,也期望以一种持续的出版行为,引起读者对这一主题的关注。

    现场对话结束后,主办方延续了4月份“爱的传递,从你开始”的主题图书漂流活动,开启了新一轮图书漂流。李兰妮老师再次自费购买图书,赠送高效学子,进行图书漂流,希望接受赠书的读者阅读后推荐并传递给下一位读者。主办方表示,这一公益事业仍将持续进行,传递爱心、沟通你我。

    本次图书漂流活动由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与作家李兰妮共同提供千套图书进行公益漂流,包括《关爱精神健康,共筑生命蓝天》、《拨开抑郁症的迷雾》、《图说“抑郁症”治疗》、《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及《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五种,并由与会嘉宾发到多所高校的漂书代表手中,将其传播给各校师生,并经由他们的爱心,传递给更多读者。

 

Tags:文字 影像 故事 李兰妮 新作 《我因思爱成 责任编辑:master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我因思爱成病》读者沙龙现场实.. 下一篇文字·影像·病与爱:《我因思爱..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