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评委:洛夫、李敬泽、苏童、格非、邓一光
深圳睦邻文学大奖:获奖作品一篇
《合伙》 作者:陈彻
获奖评语:
《合伙》不仅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怀、对人情和人性的深刻洞察,而且洋溢着朴素的理想主义气息。作者以饱满丰沛的经验质地作为支撑,来叙述深圳式的“奋斗”。强烈的戏剧性情节,与叙事语言的准确和节制互为表里。对人物性格和关系的把握精确,分寸的拿捏恰到好处。
深圳睦邻文学奖:获奖作品十篇
(按评分高低排序)
《媚眼看深圳》 作者:笑笑书生
获奖评语:
《媚眼看深圳》是篇带有强烈民间视角的城市文化学作品,作者用文化涂鸦的去魅手法,剥离开文化符号的表层,近似顽固地潜入城市肌理内部,用冷静而不乏诗意的目光和水乳交融的耐心去打量城市,对城市文化做了一次饶有风趣的去魅后的复魅。
《岗边村散记》 作者:刘菡萏
获奖评语:
《岗边村散记》是篇难得的坦诚的散文,是一幅都市风情画,也是一张人与社会、历史的合影照。人在城市里游走,不仅是身体的,也是心灵的,是心在游移和游疑。可贵的是,在作者所描述的“纪实性”经验和记忆中,有一缕温暖的情愫闪烁其间,且贯穿始终。
《红岗西村》 作者:游利华
获奖评语:
《红岗西村》是一部社区变迁史,也是一部个人的城市发展史,个体生命的成长和社区的变迁,在其中得以似水流年的呈现。通过一个外省孩子延续三十年的打探目光,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社区发展简史,个人与族群的交互关系,以及彼生此长的城市叙事。
《深圳四十载》 作者:大乡里
获奖评语:
《深圳四十载》具有历史的开阔视野和文化的纵深感,丰富的细节呈现,叙事朴素自然。作者四十载的个人经历,填补了地方志的某些空白,这是民间讲述的珍贵之处。诚如作者蔽帚自珍的回溯,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蛮荒过往的坦然面对,是生命坚强和理性建立的利器。
《深圳记忆》 作者:陈再见
获奖评语:
《深圳记忆》的纪实性叙事,始终笼罩着真切可感的氛围。作者难得地写出了“漂”着的城中村和“漂”着的现代人,这恰好是这座快速建立和高速发展着的新型城市的一个现代化隐喻。城中村注定要在城市化进程中,留下它特殊的社会学和历史学意义。
《念奴娇》 作者:洪之芥(宋唯唯)
获奖评语:
《念奴娇》透过家庭这个结构单元,对社会的精神和情感生活状态,以及欲望对人的销蚀,进行了既具体而又充满想象力的描绘。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几个女人的极端性格,写得凄厉猛烈。
《地下铁(组诗)》 作者:李双鱼
获奖评语:
《地下铁(组诗)》展现了作者成熟的诗艺。语言精炼,纯粹自然,收放自如。在城市景观的书写中呈现出复杂的、百感交集的意味。作者的情感单纯而强烈,意象所指,涉及到生活图景的诸多层面,但不难发现其忧世伤生的统一性。
《理想如初》 作者:陈玢男
《理想如初》在甘孜雪山与深圳之间,彼此观照、时空切换的不仅仅是地理、气候和生活场景,也有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以及对信念的思索。一部支教者笔记,文字里有灵魂的触摸、精神的开掘。作者具有不一般的敏锐,传达了从低处生活,从高处理想的情怀。
《我在深圳,我是单亲妈妈》 作者:唐诗
《我在深圳,我是单亲妈妈》绵密中透出坚韧,朴实中洋溢诗意,作者用质朴乃至直白的语言,记述了她的伤痛、挣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对自己的生活体察很深,从她的故事中,我们也能看见自己,看到这个世界纷繁的表象下简单的真实。
《大浪记(组诗)》 作者:崔绵
《大浪记(组诗)》是一个城市游走者的心灵痕迹,是一个青年对生活的羞涩表白,是关乎青春和流放的诗歌地理。经验和抒情提炼精当,语言质感有张力,富有诗意,内蕴丰赡,体现了现代诗的特质。对人物内心有相对较深的触摸和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