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文学事业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历经30多年的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形成了自身的特色。12月11日,“文学深军新势力”——深圳青年实力作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内知名文学评论家、学者与来自深圳的青年作家共同探讨深圳文学的创作特色与发展方向。
深圳是一座美好的文学城市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认为,深圳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开放性的文化胸襟。他说,与会的这支作家队伍中,绝大部分人都是从全国各地来到深圳,不仅是地理上的迁徙,对他们的创作及文学性格的形成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深圳是一座美好的文学城市,这座城市有着生机勃勃的文学生活,有那么多的普通读者在爱着文学,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行业的人都在爱着文学并从事写作,不断涌现出优秀的年轻作家。我对深圳的文学事业充满期待和祝福。”
知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认为,深圳是一个创造了奇迹的地方,是先驱和前沿,聚集了很多的打工者,不时上演一幕幕丰富的人间戏剧。深圳又是一个庞大的移民城市,把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汇聚在一起。所以深圳的文学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从打工文学到新都市文学,深圳文学呈现出一种典型性及现代性。他认为深圳文学将对中国城市文学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深圳文学中既有新势力也有老实力,深圳的老实力作家们放到全国都是一流的作家,深圳的新势力作家群体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更为年轻,创作样式更丰富,文学追求更为纯正。深圳的作家群里,从40后到00后共有七代人,年青一代的作家后劲十足,作家的数量及质量都毫不逊色于我国其他省份。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贺绍俊认为,深圳的文化新军新势力展现出大气派的文学景象,从各地来的作家汇聚到深圳,为深圳的文学创作带来新景象。他希望深圳的作家们能用现代的眼光看以往的记忆,用今天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过去的经验。
都市文化与地域文化碰撞融合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对深圳的儿童文学创作尤其关注。他说,文学界缺了儿童文学,文学界便不完整了。深圳一直有儿童文学创作传统,最早在作协的会堂里,就曾对郁秀的作品进行了研讨,她是深圳第一个获奖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当时引领了全国儿童文学写作的大潮。2004年深圳女孩妞妞的《长翅膀的绵羊》也获了儿童文学的奖项,两部纪实类儿童文学作品展示了深圳学生的风貌。这次获奖的陈诗哥更是儿童文学家里的异数,一直以诗心来写童话。深圳的儿童文学创作一直以蓬勃的生命力冲击着文坛。他期待能看到更多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品。
文学评论家潘凯雄认为,无论是书写打工者或是新移民,深圳作家的创作都呈现了时代在人物内心所留下的印记。在深圳这样一座移民城市里,有的人融进去了,有的人无法融入,有的人既不能融入又无法回去,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在这些作家的笔下得到突出体现。他说,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时代的大变革给都市现代人的生存提出了种种新课题,这样的大背景与开放的时代对深圳作家的创作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机会。
雷达与贺绍俊都关注了深圳青年作家创作中对地域文化与新都市文化的结合。雷达认为深圳作家秦锦屏的作品让他仿佛回到了信天游的世界里,然而也从中表达了在繁华深圳中对农业社会的美好向往,对精神家园的一种渴望,她的创作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深圳,却表现了逃离都市及重塑乡村的精神指向。贺绍俊认为秦锦屏用深圳生活的经验去与陕北乡村的文化基因相碰撞,他希望深圳的青年作家群能更多关注深圳都市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碰撞与结合,进行一种新的艺术构思。
书写文学里的深圳
深圳的青年作家也讲述了书写深圳题材、文学深圳的体验。曾多次或国内各级文学奖项的青年女作家秦锦屏说自己生长于帝王之州八百里秦川,就业于大海扬波的深圳经济特区,携带着两地不同的文化印记,乡土叙事与都市题材在她的稿纸上纵横交错。她说:“我在写作时更关注乡村或者是城市边缘的小人物,我始终认为小人物的生活里也有大世界,他们的悲欢以及精神上的兵荒马乱,都是值得我去抒写的,我希望我的抒写能够在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里添一个独具风采的人物。”
湖南籍深圳作家毕亮说:“从故乡到异乡,从湖南来深圳的十年,有两个‘我’在生长:一个在现实世界,一个在虚构的小说世界。在书写深圳题材的小说时,我意识到每一位作家都有他表达真实的方式和叙述的路径,我想做一名‘在场’的作家,以文学、小说的方式呈现变革时代、社会转型期个体的精神困境,选择与放弃,得意与失意;以小说文本让后来者记住,我们生活的城市——深圳,这是我理解的文学对个体、对生命的尊重。”
青年作家吴君认为,深圳的价值取向已呈现出多元,文学的深圳回来了,它以一种与时代息息相关、寸步不离的特殊气质出现。在喧嚣、走马灯一样的深圳,写作者需要更用功、更坚强、更淡定,既要形式上的独立,也需要内心上的真诚,写出深圳人的爱恨情仇,写出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内心的风暴与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