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境殷实的深圳华侨家庭,为何兄弟姐妹全部投入了抗战?东江纵队为何能吸引这些年轻人用青春甚至生命完成这种选择? 近日,《血脉中华:罗氏人家抗日纪实》一书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作家张黎明以沙头角南涌罗氏家族为中心,聚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展示了中华抗战的民族魂。
6 月 17 日下午,深圳市文联、深圳市史志办和深圳报业集团在深圳举办张黎明长篇纪实文学《血脉中华:罗氏人家抗日纪实》作品研讨会,广东省和深圳的文、史学专家学者以及罗家后人代表出席了会议。

研讨会现场
2014 年底,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敏感地意识到 2015 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中国抗战爆发后,香港,东南亚等地的华侨和青年学生纷纷组团组队返回惠阳、宝安等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8 年 10 月 12 日,日军登陆广东大亚湾,广东迅速沦陷 ……10 多天后,曾生这位中山大学的毕业生,受命率数十名香港学生、工人,从香港返回家乡坪山组建了深圳第一支共产党的抗日武装。这支始创于深圳坪山及东莞的游击队,从几十人发展到一万一千多人,1943 年 12 月 2 日东江纵队宣告成立,公开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这是深圳本土的抗战历史,很值得挖掘。编辑郭良原立即联系文联的国家一级作家张黎明,其创作实力强,且祖籍深圳,79 年返深,父母都是东纵老战士,曾创作《记忆的刻度 - 东纵的抗战岁月》和《解码边纵——粤赣湘边纵队口述史》,她从 2005 年开始,就搜集了大量的深圳本土的抗战资料和图片。

作家 张黎明
编辑和作者取得共识,作品以东纵历史为背景,全书围绕香港新界沙头角南涌罗氏家族相继参加东纵的抗战经历,逐个展开。这是普通读者的本土历史感性读本,以小见大,以细节见精神,以个体为叙事载体,以历史大事件为背景,从普通人的抗战经历中读懂深圳。

抗战烽火中的罗氏人家 - 封面
张黎明从 2015 年初开始归纳和整理原有材料和收集新材料,并进行文本创作,创作过程得到深圳文联、深圳史志办、罗家后人的大力支持,2015 年 10 月前顺利完稿。这个非虚构的家族故事诠释了 " 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 的深刻内涵。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编辑 武晓晨 见习编辑 潘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