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陈秉安报告文学《大逃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一)
2012-04-21 23:54:36 来源: 作者: 深圳作协 【 】 浏览:3365次 评论:0
  2011年4月16日,陈秉安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商报九楼国际会议厅举行。与会专家认为,《大逃港》填补了一个历史研究的空白,即完整再现了1950年到1979年间发生在深圳河边历时30年的百万人“大逃港”事件,它是冷战时期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其历史价值和反思价值极大。研讨会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为指导单位,深圳市文联、广东人民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深圳市作协、深圳商报承办。中国作协创研部为会议的召开发来贺信,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陈秉安取得新的成绩高度评价。老领导、原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人大副主任方苞、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海南副省长邹尔康、广东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孙丽生、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璋飙、市文联党组书记罗烈杰、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尹昌龙,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李南玲、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广东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卢家明、深圳市作协主席李兰妮以及来自我市文学、出版、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彭名燕、梁二平、苏曼华、南翔、于爱成、丁力、赵小燕、齐霁、娄荔、汤奇云、赵婧、涂俏、成君忆、秦锦屏、孙夜等30多人,出席了会议。李炳银、李朝全、王晖、黄树森等著名专家学者,还为研讨会的召开,专门撰写了研究论文,在会议上进行交流。此外,还有从香港赶来的当年大逃港事件的亲历者、深圳老宝安县大逃港事件的见证人近10人列席了会议。会议由李兰妮主持。
  陈秉安的《大逃港》,以文学形式率先解密了若干鲜为人知的档案,并引爆了极具洞见的理论思考。22年来,陈秉安以一个记者的身份,长期跟踪研究中一个一个寻访大逃港的亲历者,从当时的地方要员到普通百姓,从立功受奖者到因罪受罚者,从逃港后发家致富者到终生穷困潦倒者,采访手稿塞满了麻袋。而为更真实地接近历史,作者更是跨越两省四市一页一页地查找被深锁的档案资料,并在近期查阅了刚刚解密的重要档案。《大逃港》通过对绵延几十年来一波接一波的逃港浪潮的解密,真实再现了这段极具标本意义的历史,找寻推动改革开放的直接动因。该书是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资助、深圳市文联、市作协重点题材创作扶持项目。
  该书出版后,《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中国青年报》数十家报纸作了大篇幅报导,搜狐、新浪、腾讯、凤凰网、人民网、新华网等各大网站纷纷推荐,中央四台《走遍中国》栏目、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香港电台、凤凰卫视、《联合早报》、《大公报》等媒体也都作了访谈。
  与会专家对《大逃港》一书的思想、文学价值给予高度评价。原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人大副主任方苞肯定《大逃港》这部书,比较真实、比较客观、比较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曲折的一段历史的真事。原深圳市常委、副市长、海南省副省长邹尔康说,陈秉安《大逃港》把过去逃港的很多细节、很多内容,为什么发生这些事情,各方面的表现,港英政府的表现、中央政府的表现等,都了解清楚并表现出来,书中也写到了逃港过程中,香港居民对逃港者的关心、爱护、保护,作品比较成功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一个敏感的、大家关心的问题。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璋飙说,陈秉安以文化自觉、社会责任,通过《大逃港》这部作品让世人,包括我们这些来到深圳有一段时间,对大逃港事件有所了解,但是知道不多的人更加清晰地了解这段历史,陈秉安以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艺术家的造诣,能够把这样一个事件写出来,让大家都能接受,而且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足见他的艺术功底非常深厚。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罗烈杰认为,《大逃港》研讨会,在深圳的文学发展史上也许可以留下一笔,因为这不是一般的研讨会,到场的除了当初省市的有关领导作为见证人、亲历者,还有来自于香港的一些同胞,他们是当时的当事人,或者见证者。陈秉安这部力作,22年磨一剑,特别是用文学的形式来报告,难度是相当大的,这里面体现了一个深圳作家艺术探索的勇气。
  研讨会上,专家们还就大逃港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进行了充分讨论。与会专家认为,陈秉安的《大逃港》区别于很多孤立单纯事件的记录,会在接触和参与中国历史的记述中产生重要价值,富有长远的生命力量。专家指出,这是一本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作品。它是2010年度报告文学的重要收获,也是近年来历史题材报告文学创作的可贵收获。作为一部填补历史空白的史志报告,《大逃港》具备鲜明的史学价值和文献价值。作为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大逃港》的文学价值理应给予充分估价,理应受到报告文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研讨会上,来自香港的几位逃港事件的亲历者现身说法,叙说了当时的历史场景,以及逃港后至今的心路历程。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繁荣和深圳日新月异的发展,表达了内心的感慨。这种历史当事人的参与和互动,构成当天会议富有新意、鲜活生动的一个特点。
  附件:陈秉安报告文学《大逃港》研讨会专家发言要点
  陈秉安报告文学《大逃港》研讨会专家发言要点
  方苞(原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人大副主任):
  陈秉安《大逃港》这部书,比较真实、比较客观、比较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曲折的一段历史的真事。这段真事本来应该早一点反映,但是现在反映也不晚。反映这段历史的真实,使我们不要忘却了这个记忆。实际上我们党的建设,不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有很多的教训,这个教训要认真记忆、认真总结,这是我们国家的财富,如果成为所有人的财富,我们国家将会建设得更好。
  当然,我也认为有不足的地方,事实说的很多,如何揭露里面的规律性的东西,适当地解释这个规律还不够。不管我们怎么评价,大逃港算不算改革开放的催生针,这个可以另做评价,但是改革开放肯定和偷渡有关,因为它集中反映了两个社会对比中,传统的社会主义体制的弊病、不足,使得各级领导不得不思考我们原来的体制究竟有哪些不对,要不要改、怎么改?下决心改。
  我们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也很艰难,不是说的那么简单,好像改革开放,小平同志画个圆圈就能建成这个样子,就是从传统农业经过30年的发展过渡到工业化城市,这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到现在为止,也是有很多矛盾、有很多问题的,这些问题如果写好了,给人民一种推动力,给在位的各级领导一种呼唤,人民是主人,人民的意见是你决策的出发点。我们当年还是坚持我们的高明,第一是抓人,第二是对比教育,觉得这样就行,结果还是不行,老百姓还是要富,还是要找自己的出路。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每一个公务员要认真深入调研,认真听老百姓的意见,不要老是认为自己高明,老百姓是最聪明的。通过言论、行动、主张的反映来夺取自己的幸福,还是要以群众的意愿为依据。
  希望陈秉安下一部书能够从《大逃港》变成大批的港澳同胞、大批的华侨把深圳作为投资的热土,大量的回归。也使我们当地的农民从向往香港有一个大转变,这个大转变在全国来说也是有历史意义的,我们国家原来有80%的农民,我们深圳最早从传统的农业探索到农业的规模化、商品化、集约化,然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如果把这个路子怎么走出来的,再有一些作品表现,我估计这也是会轰动一时的,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是重大的贡献,我期待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或者是陈秉安,张秉安、李秉安写出来,我相信深圳市作家协会一大群年轻有为的作家能够完成这个历史的使命。
  邹尔康(原深圳市常委、副市长、海南省副省长):
  陈秉安《大逃港》把过去逃港的很多细节、很多内容了解清楚
Tags: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邓一光《我是我的神》获中国出版.. 下一篇打工文学发起人张伟明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