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君的小说《亲爱的深圳》刊登在2007年第8期《小说选刊》上。
《亲爱的深圳》描述的是李水库寻找其进城打工的妻子程小桂,此期间由于私拆张曼丽信件而遭受良心拷问,结局是李水库与妻子内心已产生鸿沟,独自离去。由于作者对人物心理丝丝入扣的描写,以及对城市生活鞭辟入里的剖析,不少读者都表示有种“充满痛感的阅读快感”。首届小说双年奖组委会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一篇来自前沿城市的报告,一对农民工夫妻婚姻生活的细致描绘,而使爱情这一主题常说常新。现代都市文明的种种规则,与传统社会伦理观念构成的尖锐冲突使这篇作品充满了戏剧性,形象地反映了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的艰难历程。”
吴君对记者表示:“这篇作品的获奖对我漫长而枯燥的写作历程是极大的鼓励。”而《亲爱的深圳》对吴君来说也有着特殊意义。首先是名字,“这个名我很喜欢,在写作的时候,它起到了照亮全程的作用。表达着对这座城市一言难尽,百感交集的深情。”还有其表现诚信与良心的主旨,更是体现了出身于东北乡村的吴君对深圳农民工们的关注。尽管为了生存,这个群体也许要经历过许多来自内心的挣扎和沙尘暴,“然而,你可以去看看,去想想,良知仍是中国农民的高度。在这个群体中这一品质体现得非常充分。深圳的农民工来自全国各地,短时间内就可以把深圳的各种信息带向四面八方,从长远上看,在深圳工作、生活的情景将带进他们的记忆。深圳正本着一个为历史和名声负责的态度,丰富着农民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他们在深圳工作期间的安居乐业和精神愉快。在我看来,一个珍惜个体生命的城市是可喜的。”
吴君许多受人关注的小说都是描述走在都市边缘的人群,有许多是在人们眼里属于社会底层的劳务工。但她告诉记者,底层显然不是概念化、抽象化、脸谱化的底层。“不一定没有饭吃才算是底层,精神空虚、迷茫也可能是底层,日日食肉者也可能是底层。”但她并不是要把城乡对立起来,更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贫富问题。“我不愿乱施我的同情和怜悯,也许我可能也是别人怜悯的对象。焦虑、命运感和内心的冲突是每个有生命的人都会有的,而绝非没饭吃的人才会。去留两难的人生是我一直关注的,其实许多人都在面对这样一种困境和选择,而绝非地域上的来或去。”
据悉,小说双年奖是《小说选刊》杂志社主办的一个重要文学奖项,组委会名誉主席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担任,评委会由国内著名的作家、评论家和教授组成。该奖项每两年举办一届,将逢双数年份定为评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