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深圳三十年不断涌现有特色的文学作品
2012-05-30 21:08:24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作者: 【 】 浏览:1259次 评论:0

  昨日,“三十而立的深圳文学如何迈向新的十年”座谈会暨第六期深圳文学沙龙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多功能厅举行。该活动作为第六届深圳青年文学奖的系列活动之一,由深圳市文联、深圳市作协、《文艺争鸣》杂志社、《南方文坛》杂志社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聚集了50多位知名文学评论家、学者和深圳作家参加。

  三十年不断涌现有特色的文学作品

  座谈会一开始,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就先介绍了30年来深圳文学发展的脉络。在他看来,深圳文学可以分为几种类型,首先是“移民文学”,主要指描述移民来到深圳这片热土如何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文学,以刘学强的散文集《红尘新潮》、李兰妮的中篇小说《他们要干什么》等作品为代表,这部分作家可以称之为“移民作家”。

  第二类是引起国内文坛关注的包括底层写作在内的“打工文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大批“外来工”涌入深圳,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打工阶层,“打工文学”在深圳应运而生。多年来,深圳陆续推出了一大批“打工文学”作家。“打工文学”以其独特的语境、鲜活的故事情节,体现着对时代的认知,对大众的关怀,对社会的忧患,其价值实际上已超乎文学之上。

  第三类是一大批年轻作家涌现出的“都市文学”,最早是由刘西鸿的短篇小说《你不可改变我》开始,这种文学作品体现出都市青年的洒脱、新潮和时尚,以及他们对个性的张扬、对自我价值的重视。同时,深圳新移民的第二代也写出了一批后来被称为“青春文学”的作品,以郁秀《花季·雨季》为代表,开启了“青春文学”先河,更在全国各地掀起一股中学生争写小说、全国几十家出版社争先出版青春小说的热潮。如今,深圳又有了张悉妮、赵荔、袁博等一批“青春文学”作者,他们的作品展示了深圳这座青春城市的别样风采。杨宏海认为,在过去的30年里,深圳作家在这片热土上创作了一批非常有特色的作品,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坛。

  未来十年要警惕一些局限性

  《文艺争鸣》主编张未民认为,深圳的“打工文学”记录了打工者的奋斗历程和艰辛故事,为这30年提供了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10年里,我们要更加清楚‘打工文学’的价值何在。”张未民说,作家们如何描述过去30年的历史,怎样去复述那种打工者的坚韧精神,怎样描述劳动者通过劳动改变生活的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打工文学’,一部分历史会被遮蔽。我们越来越发现,‘打工文学’、‘底层文学’都是有担当的文学。虽然作品的文学性是一种根本,但它们的价值是不能单靠文学性来衡量的。”在张未民看来,“打工文学”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值得考虑的问题,提供了很多新的经验。“在新的10年里,‘打工文学’要更加明确打工者的基本精神,就是那种为了衣食住行、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奋斗的精神,这是未来10年打工文学的核心,是深圳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南方文坛》主编张燕玲看来,深圳文学“让我重新审视中国的城市化文学。读深圳作家的作品,往往使我对社会、对生活有新的感受。”张燕玲指出,在未来10年,深圳作家也要警惕一些局限性,比如作品的同类化、类型化。“我参与评选第六届青年文学奖时,就有几次看到‘似曾相识’的作品,这种同类化的现象值得深圳作家深思。而且,我发现有些深圳作家对‘故乡’的把握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其中的思想能力往往偏弱。”张燕玲说,作为深圳的写作者,不能因为要写深圳生活而抛弃了自己原来的学养和个人特色,他们日后还应思考如何回到思想前沿,如何“让主题先行”,如何在作品中对生活有所把握,如何在作品中透露些什么或者反映个体的需要等等,这样才能避免同类化,让作品回归生活、回归文学,体现出精神性。

  此外,深圳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作家南翔也在座谈会上指出,深圳作家要注重作品的历史感,让作品不但反映人的物质生活,更能反映人的精神生活。深圳作家曹征路表示,希望深圳能够形成一个成熟的民间文化社会,让作家拥有更好的创作环境。深圳市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苏曼华认为,未来10年也要重视深圳的青少年写作者群体,让他们能够在更好的环境里写作,这与深圳文学的人才培养工作息息相关。

Tags:深圳 责任编辑:tea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首届汉语蚂蚁小说金蚂蚁奖终评结.. 下一篇第三届深圳原创网络文学拉力赛实..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