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文字为薪,点燃一腔乡愁---深圳青年作家秦锦屏专访
2012-04-22 00:39:24 来源: 作者:梁婷 【 】 浏览:1700次 评论:0
    文字为薪,
  点燃一腔乡愁
  深圳青年作家秦锦屏专访
  梁婷
  
  
  
  编者按
  
  2011年上半年,深圳文学进入了收获的季节。一批青年作家凤鸣新声、脱颖而出,在多项国内文学活动中获得重要荣誉。从《小说选刊》年度文学奖、《北京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新作排行榜”,到《作品》杂志“第十届作品奖”、全国打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都活跃着深圳青年作家的身影,受到全国文学界的瞩目。
  
  深圳青年作家群,正在改变着这座都市的文学版图。一支深圳文学的“青年军”呼之欲出。他们不仅拥有着开阔的视野、活泼的生活体验,更在创作手法上不拘一格、锐意求新,呈现出丰沛生动的文学景观。
  
  ■深圳特区报记者梁婷
  
  秦锦屏,
  
  这个犹如从古代典籍中走下来的美丽名字,属于深圳一位年轻的女作家。这些年来,她如她的名字一样,文思泉涌地书写着锦篇绣帙,并先后获得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中国百篇散文奖、“岭南文学新实力十家”等重量级的奖项、荣誉。而她说,她是通过书写来寻找她的灵魂故乡。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时,她坦陈了自己写作的心路历程。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聚焦文学深军新势力”系列报道,通过对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深圳青年作家专访,并配以专家点评,展现这支深圳文学新生力量的风采,揭示深圳文学的新希望。
  
  1走南闯北,用文字寻找故乡
  
  秦锦屏是陕西女子,其父乃饱学之士,秦锦屏兄弟姐妹的名字,其实都是父母生命轨迹的“结绳记事”,更包含他们对子女们的美好寄托。“我小时候,常被父亲叫至膝前,反复讲解我的名字及姐妹弟弟名字的含义。那时候,父亲在他乡供职,他给弟弟起的名是臻翔。他说,我们一家人要一起‘飞’回我们的目的地‘至秦’”。
  
  上辈对故乡的怀念,随着生命的延续奔腾在秦锦屏的血液里,而之后的几度迁徙更让秦锦屏对故乡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她告诉记者,她从小跟着父母从城市到乡村,从乡村到城市,一次次回望,行囊落下处都不是故乡。“那遍地的乡愁,是我生命里无法剔除的胎记,我总想将这些隐形的胎记找一个可以宣泄的决口,于是文学就自然而然来到我生命中,与我相亲。”
  
  深圳这座浮躁的城市,在许多人看来是不适宜培育文学的。但秦锦屏偏偏在这片燥热的土地上拿起了她的笔,并且一写就是十几年。她将她记忆中的陕西风情,秦人的慷慨悲歌,历史抒怀都凝聚在一个个方块字中。她广为传播的几篇作品,比如小说《这么旺的火,也烧不热个你》和《人人都说我和哥哥有》、散文《女子女子你转过来》等,均以陕西乡村题材为主,那可真是应了她“梦回故乡”的愿望。她坦言,她写故乡题材是掏心掏肺、酣畅淋漓的。
  
  针对她的乡村题材,评论家们给予很高评价。如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文学评论家胡平先生就曾说:“秦锦屏的小说,特别是乡土小说中,具有浓郁自然的地域特色、千回百转的民间情调和隐秘曲折的人情世故,显示出作者丰富的感受力、不俗的表现力和把握文学语言的技巧。近年来作者在小说创作上取得的显著进步,也预示着她广阔的发展前途。”
  
  秦锦屏在深圳快节奏的生活中,要面对生存、工作、家务等等俗事的拉扯,写作,有时是件奢侈的事情。这时,她就会刻意将自己“与世隔绝”寻找恬静,这通常是“五一”或“十一”长假时,她在安顿好家人后,一个人躲在办公室里默读或默写。“有一次,一个人脸挤扁在窗户上,吓得我尖叫起来,他也骇然飞跳起来……原来是保安巡逻,见有间屋没关灯,走近前去……结果彼此都吓得心惊肉跳!”就这样在生活琐屑的交缠中,在有意为之的“抽离”中,她一次次享用着字里行间带来的心灵润泽,完成了一篇篇动人的文字。
  
  2殊途同归,不同文体的文字游戏
  
  秦锦屏堪称文学多面手:她的小品、歌词创作曾多次获国家、省市级的嘉奖,她因此也成为广东省文化厅特邀业余编剧(全省十名)。她的博客里写得最多的是诗歌,而她在国内文坛上最受瞩目的是她的散文和小说。她跟记者回忆,她最初是以诗歌的面目闯入文坛的,但是她的诗歌并没有获得广泛的知音,散文和小说问世后,才引起文坛关注。
  
  “我以不同的文体来承载我及我身边人的喜怒哀乐,盛放他们的悲喜人生。当我将我的感悟、发现变成文字时,往往是随性而为,随性而至,写出来后,才发现,哦,我选择了这种方式。”她说,“人在年轻的时候难免狂妄,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敢于去尝试一下。在经历了‘调动一切潜能去经营生命里的文字后’,或许我现在应该好好总结一下,适当地做做减法了。”
  
  对于不同文体的写作,她的体会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在她看来,写小说时特别好玩,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认知藏进文字里,像捉迷藏似的,让读者去猜,去寻找。写散文,就是将自己“打回原形”,回到事件现场,回到内心现场,让所有的情感无处可藏,然后,引领读者从中发现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真理。写诗歌,原本触及自己的或许是一片茶叶,一句客套话,朋友的一滴眼泪,这一瞬间,自己想要将茶叶化成茶汤,将客套话变成家常话,将一滴泪折射成汪洋大海,书写的是心灵瞬间的感觉、感悟。写戏剧,是将生活中的发现改头换面,浓缩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家长里短,通过大写意,大泼墨,力求达到浅入深处之境,让人在笑完后恍然大悟。
  
  “在我看来,无论哪一种文体,最终都是殊途同归,作家传递个人对生命不同的见解,给未来以启迪。所有文艺作品都是作家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思考与人在历史变迁中的命运反思,温暖与关怀、感动与悲悯几乎是所有文艺作品的主题。”她说。
  
  3定居深圳,乡土与城市交相辉映
  
  有人对秦锦屏感到奇怪,明明身处繁华都市,笔下写的却尽是苍茫高原。其实,秦锦屏在写作上是一个固执守旧的“秦人”,永远比别人慢半拍,不跟风、不着急,用自己的视角去发现并感悟。“外面繁花热热闹闹开了一季又一季,可能与我无关,我喜欢的是脚下那些匍匐的不起眼的小草。”或许正因为如此,她能够在浮躁的社会中依旧保持写作思想的独立。
  
  但话说回来,秦锦屏对城市题材并非没有涉猎。深圳生活对她的冲击是巨大的,成长的烦恼,千山万水外的亲情,诸多熟悉或陌生的人为了生计的艰辛挣扎,都是她写作的动力,她希望用笔为后人记录下历史的细节,供后人“考古”。“其实我也曾写过深圳故事,比如中篇小说《棋子》、《老郎123》,戏剧作品《挂牌》、《父老乡亲》、《谁来证明我是谁》等等。但可能我乡村题材作品风格太明显,所以写城市题材的作品几乎被遮蔽了。”
  
  近年来,深圳青年作家群崛起,已形成一支声势浩大的“深军”。秦锦屏跟其中许多作家都是好朋友。她认为,与全国其他各地的青年作家群都不一样,深圳群体的特色在于,它像是个五彩缤纷的拼盘,各种文化在此交流汇合,各种文学形态在此碰撞影响。它是一阕多声部的大合唱,丰富,雄厚,抑扬顿挫,其内涵与外延的爆发力都是其他城市无法复制的。
  
  深圳曾产生过不少作家,但许多作家在崭露头角后,都“投奔”到文艺氛围更浓郁的城市中去。“我选择深圳,是因为这个城市成就了我,给予我光荣与梦想。”她说。作为一名深圳基层的写作者,她当下的愿望是希望自己的写作能直面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困境,梳理人的精神困境,在琐碎生活中,寄托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人文关照。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吴君:由开阔走向“狭窄”傅小平 下一篇蹬三轮车踩出的诗行——深圳宝安..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