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Contents目录
第一辑 人 文
我说,人应该是像你这样 艾云
病盆景(外一篇)——自然笔记 杨文丰
缅想的灵地 耿立
山高谁为峰 黄刚
向南的河流 黄国钦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彼得堡(外二篇) 筱敏
第二辑 记 忆
四哥 陈再见
记忆的废墟(外一篇) 陈善壎
鲇鱼须(节选) 聂小雨
没有落叶的城市(外一篇) 秦锦屏
爸妈,你们在天堂还吵架吗? 廖琪
第三辑 社 会
舌尖上的陷落 丁燕
四民之末:徘徊于社会体系边缘的商贾阶层
——解读一个可毁可誉的另类人群(节选) 杨黎光
女工记 郑小琼
词典:南方工业生活(节选) 萧相风
悲迓 塞壬
第四辑 人 生
你成了我最强的敌人(外二篇) 张鸿
水乡渔趣 李清明
跟父亲的战争(外一篇) 黄金明
盘泥鳅 谢莲秀
放生台与钓鱼台(外一篇) 魏清潮
----------------------------------------------------------------------------------------------
序 言
吴伟鹏
岭南春来早。广东是改革开放的一方热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块富有传奇色彩的土地上,生活如此斑斓壮阔,每天都演绎着大时代的小故事。这为广东作家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创作素材,也使作家们遭遇了新思考、新挑战。这些年,广东作家勤奋笔耕,勇于探索,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们抒写岭南变迁、反映时代生活,表达精细情感,还把笔触伸入历史的深处或把别处人生体验带进岭南,全景式的社会生活画卷展现在他们笔下,岭南作家群正以朝气蓬勃的姿态呈现于世人面前。这套广东文学作品精选丛书选取2009—2013年广东作家发表在国内文学名刊上的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结集而成,基本勾勒出广东文学发展的轨迹和广东作家创作的概貌。
我们欣喜地看到广东年轻的作家正在迅速崛起,“70后”、“80后”作家作品开始占据全国文学大刊重要席位,成长为广东文学的中坚力量,使得这套精品丛书充满了朝气活力。他们之中有的出生在广东,有的求学于广东,有的工作生活在广东,无论来自何方,他们已经扎根岭南,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愈加炽热,认知愈加深入。广东年轻作家群的崛起,带来了广东文学继往开来的好局面,广东文学也因此更具清新而旺盛的生命力。
在广东籍作家对本土文化深挖精琢的同时,众多移民作家也加入了对岭南文化的书写当中,丛书散发着越来越浓郁的岭南气息。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给广东文学带来了新视野、新感知、新表达和新风貌。他们正在融入这片火热的土地,成为这片土地的歌者。“移民作家”与“本土作家”之间的界限悄然消弭,他们一道成为了岭南文学的继承者、创造者。
新世纪以来,城市化的浪潮渐行渐近,且行且高。城市不仅吸纳着活跃的资本、聚集着优秀的人才,而且也成为了文化创造与传播的主体力量。当代作家尤其是年轻一代作家,聚焦城市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对当代中国城市独特体验有了新的深度,呈现出新的气象。“城市文学”不再仅仅是题材意义上的命名,而是成为具有现象学内涵的写作场域或观察视角,标志着城市文学正在走向成熟。广东拥有中国最密集、最繁荣的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广州、深圳两大城市居住人口都已超过千万,成为世界级的巨型都市,因此,今天的广东文学已突破传统乡土风情展示的局限,呈现出更多现代城市文学的特征。比如以往热议的“打工文学”其实也属于城市文学的范畴,是某一阶层对以现代性为表征的城市生活的批判与反思。再比如,许多作家写城市生活的困境与希望,其笔触已经从外在的庞大而完整的城市形象深入到城市生活的具体细节以及城市人的微弱的情感涟漪。可以说,在表现人与城市生活的深层关系方面,广东的城市文学已有所突破,不论在书写城市的作品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行走在了中国文学大潮的前列。
广东文学作品精选丛书在遴选的过程中,广东文学院的诸位编辑批阅了大量的作品,以文学性作为最重要的入选标准,选本关注的是广东作家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通过文学作品对现实有了怎样的呈现与思考,对心灵世界有了怎样的挖掘与探寻,尤其是,他们对广东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有了怎样的体认与发现。
丛书在编选编排上,入选作品排序均按姓氏笔画,每个作者只能入选一类体裁的作品。由于篇幅所限,丛书没有收录长篇小说。坦率地说,选集难免挂一漏万,因人力物力等种种原因,遗珠之憾在所难免,敬请广大作者和读者谅解。我们愿意这套丛书是文学大海上的一枚浮标,引领读者得以品味广东文学这五年的旖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