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钻清《大时空诗》诗集正式出版
他尝试创作的“大时空诗”自成一家,风格独特
打工文学周刊讯(宝安日报记者 黄国焕)日前,被誉为“首创诗人”的王钻清新诗集《大时空诗》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入选“星星•中国新诗实力方阵丛书”。正值中国新诗百年之际出版这本诗集,诗人王钻清表示:“我亲历了三十年新诗写作与研究,现谨以《大时空诗》一书纪念新诗百年,以表示自己对文学的真诚和敬畏。”深圳商报、中国诗歌网等媒体称,王钻清继首创“诗体游记”后,又独创“大时空诗”,受到了学界肯定和诗界好评。
《大时空诗》诗集包括“诗体游记”和“大时空诗”两种“类型诗”,共四辑:第一辑为“海外诗章”,第二辑为“神州行吟”,第三辑为“情爱之旅”,第四辑为“大时空诗”。全书共有66首诗,其中第四辑“大时空诗”有27首,另外还有10余首“诗体游记”也属于“大时空诗”。王钻清“大时空诗”风格独特:诗风纯粹,清新瑰丽,幻性真情,诗思独特。其总体特点是表现生命感,关注人类性;追求诗艺美,注重探索性。
著名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学报》主编程郁缀教授在《星星•诗歌理论》刊登的《王钻清大时空诗的审美经验及诗歌结构解析》中指出:“在‘大时空诗’即有关宇宙大发现的诗中,诗人王钻清以十分丰富的想象,将地表人、外星人、地球、月球、火星、太阳、星系等作为描写对象,并融入时空幻性和哲学思考。诗人这些大胆尝试创作的‘大时空诗’,尤其具有创新性。”他还指出:“其‘大时空诗’,把光年、光速等当作诗歌的‘大数据’,并以哲学思维穿越星球之间,以科学幻想审视多个宇宙,以诗性的感觉创造幻性大时空,力求呈现别样的趣味。通过书写人类精神与宇宙精神交织及碰撞的状况,或者说以宇宙大发现的诗思和诗意的时空幻性,来传达一种诗性的哲思。”
对于王钻清创作的“大时空诗”,著名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和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专家、华南师范大学李金涛教授表示,这是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之外的又一种表现形式。著名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学报》主编程郁缀教授表示,诗人王钻清大胆尝试创作的“大时空诗”,尤其具有创新性。知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李杨教授也对我的“大时空诗”表示有兴趣,认为这跟科幻小说《三体》一样在探索性写作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文学教育》、《星星•诗歌理论》等刊物以及中国诗歌网、中华诗歌网、中国诗歌史、新诗代等网媒,纷纷刊登关于王钻清大时空诗的评论及相关信息。欧洲文学评论家、历史学家、莫斯科大学教授帝米特瑞和他的学生们也对王钻清“大时空诗”表示兴趣,并在该校通过“文化交流”橱窗等方式传播推广。
王钻清认为,科幻小说《三体》获得国际大奖,进而在国内形成《三体》热,这是国人对科学进步与人类困惑的一种特别关注。然而,诗歌在科幻领域能否抵达外星探秘的前沿和直抵人类的梦幻空间?他以时空幻性的方式创作诗歌来表现“大时空”及大时空下的人心,并用诗性的感觉和诗意的修辞表现人类对大宇宙的发现及有关天文地理的科学探测中对人类的重新认识或人类的反应状态。他以为,屈原的《天问》其实并不是问“天”,而是借“天问”说他所处那个朝代的事儿;郭沫若的《凤凰涅槃》等涉及星宿之类的诗也是借天体变化等来说事儿,并没有科学探测的过程和成果作为诗歌的材料,更没有人类对地球可能毁灭的担心和占有外星球的想法及应对外星人来袭的幻想。对此,他努力在大时空诗中把他们未触及到的天文领域当作了人类或许不可能绕过的命题来表现,尽管写作出发点或者说视角在不同的天体和宇宙之间,但是写作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球,焦点是对人类生存现状及人心的关照。
十多年来,王钻清游走神州大地和世界各方,登山临水,涉江渡海,横贯沙漠,穿越雨林,一边通过游学和考察等方式学习了解天文地理知识及科技信息,一边在飞机和汽车上或在深山老林里写诗,写了100余首“诗体游记”和50余首“大时空诗”。王钻清继推出“诗体游记”后,用心用力地转身,独创“大时空诗”——即有关宇宙大发现和人类面对宇宙之类的诗,以哲学思维穿越星球之间,以科学幻想审视多个宇宙,以诗性的感觉创造幻性大时空,诸如《一个人的地球梦》、《面对人心的“超级地球”》、《穿越时空的人心》、《空间站的星语人言》、《大时空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