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院新址
创办于1950年10月,原称中央文学研究所,1953年改为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1984年改今称,至今已有61年的历史了。
鲁迅文学院作为中国唯一一所国家级的以联系作家、服务作家、团结作家、培养作家为宗旨的教学与研究机构,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位置。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活跃于中国文坛的作家大多在鲁迅文学院学习过,诸如马烽、唐达成、邓友梅、徐光耀、陈登科、玛拉沁夫、蒋子龙、叶辛、王安忆、张抗抗、高洪波、邓刚、刘兆林、赵本夫、朱苏进、乔良、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周大新、何建明、陆天明、张平、周梅森、何申、范小青、秦文君、叶广芩、王旭峰、谈歌、关仁山、徐坤、马丽华、柳建伟、孙惠芬、红柯、衣向东、石舒清、温亚军、邱华栋、刘亮程等。
在中国当代文学重要奖项的获奖者中,曾在鲁迅文学院学习过的学员占有显著的比重。截止到2006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有:古华、柳建伟、王安忆、王旭峰、张平;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有:陈桂棣、陈世旭、迟子建、邓一光、何申、何建明、红柯、李鸣声、李松涛、娜夜、石舒清、孙惠芬、王安忆、王树增、温亚军、夏天敏、邢军纪、徐剑、徐坤、叶广岑、张抗抗;获得国家图书奖的有:白冰、邓友梅、黄尧、蒋子龙、聂震宁、秦文君、谈歌、王宏甲、张凤珠、张建行、周大新;获得国家优秀新书奖的有:胡昭、李小雨、流沙河、梅绍静、张志民;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有:高洪波、柳建伟、周梅森、张平;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的有:邓刚、邓友梅、蒋子龙、刘兆林、莫言、王安忆、张抗抗、周梅森、朱苏进等;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有:陈世旭、范小青、古华、孔捷生、吕雷、玛拉沁夫、赵本夫、周大新等;获得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的有:何建明、黄尧、王宏甲等;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有:高凯、韩青辰、林彦、秦文君、汤素兰等;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骏马奖)的有:关仁山、胡昭、敖德斯尔、玛拉沁夫、鬼子等56人;获得庄重文文学奖的有:刁斗、何申、关仁山、邱华栋、乌热尔图、徐坤、刘震云、马丽华、扎西达娃、余华等。
《鲁迅文学院与中国当代文学》是以鲁迅文学院现存历史档案资料为基础,并参照其他有关材料撰写而成,时间从1950年中央文学研究所创办开始,到2011年止,其中1957年至1979年间停办了22年,因此鲁迅文学院实际存在时间只有39年。在这短暂的39年,鲁迅文学院举办了近百期各种类型的文学创作班,其中:
作家班(按中央文学研究所期次排序)8期,共453人;
进修班(1985年至1995年)14期,共737人;
合作办学学历班(20世纪90年代前后)5期,共187人;
文学创作专业班(1996年至2000年)9期,共481人;
少数行业培训班4期,共177人;
影视文学专业班3期,共114人;
文学创作研修班2期,共172人;
文学创作研究班1期,共21人;
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2002年至2011年)16期,共813人。
此外,在1986年至2006年二十年的时间里,鲁迅文学院还举办了函授性质的文学创作班若干期,培训了大量的文学人才。
半个多世纪来,鲁迅文学院对于中国当代作家队伍的建设产生了显著而又直接的影响,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