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社区图书馆建设不能成为“短板”
2012-10-03 21:24:04 来源: 新京报 作者: 【 】 浏览:1702次 评论:0

  一方面是社区图书馆服务的落后,另一方面却是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渴求。

  昨天,北京各媒体报道了首都图书馆新馆正式开放的消息。据悉,首图是一个完全开放式的空间,读者进门不用刷卡或出示证件,没有读者卡也不会被“拒之门外”,每一个阅览区都可以进入,没有任何限制。新馆内有四台大型LED彩色触摸屏,有两排PAD阅览器,馆内都了覆盖WIFI信号。

  首图新馆的开放,无疑是北京文化发展的一件大事,它既为市民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也大大提升了城市公共文化的品位。新馆开放后,首图在总建筑面积,可借阅图书数量,以及图书馆现代化水平上,不仅在全国公共图书馆中居于前列,也堪与世界先进城市媲美。

  在市民文化需求不断攀升的当下,对包括首图在内的北京大中型图书馆进行扩容,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当然很有必要。不过,要想图书馆深入民众生活,提供更体贴的服务,仅靠大中型图书馆,还远远不够,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大中型图书馆的同时,也亟须重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社区图书馆是市民“身边的图书馆”,它小巧实用,与市民零距离,能给读者人性化的借阅体验,更方便身心障碍者借阅。为此,许多国家都十分注重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有著名学者曾撰文说,他在美国最喜欢的公共服务,就是社区图书馆。美国社区图书馆随处可见,这些图书馆不但可看书上网,且会设有儿童阅览室,书大多数是撕不烂的塑料书,有许多玩具,在专人看护指导下,大小孩子在里面尽兴玩耍。一般美国民众无论居住于何地,在家2公里半径内都能找到图书馆。

  在北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倡导社区图书馆建设,虽然根据统计,北京城区的社区图书馆覆盖率达到90%,但相对于城市高速扩张和不断膨胀的人口,社区图书馆的数量远未足够,按国际图联的标准,在城市内主要居民区,通常离图书馆1.5公里左右就要设立分馆,北京很多的小区显然都未“达标”。

  社区图书馆不仅数量少,利用率也很低。有媒体曾做过调查,发现北京的社区图书馆普遍门庭冷落,许多甚至名存实亡,或藏在深闺人未识,或馆址被用作他途,或大白天大门紧锁。而社区图书馆之所以遇冷,主要原因是因馆藏书籍少、更新慢,开放时间不规律,硬件设施落后,服务意识差,等等。

  一方面是社区图书馆服务的落后,另一方面却是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渴求。一项调查显示,望京居民认为,他们生活中最缺少的一项就是“图书馆”。在公办社区图书馆衰落的同时,私立社区图书馆却异常红火,如儿童社区图书馆“皮卡书屋”等。

  建设世界城市,图书馆无疑是个重要文化指标,而社区图书馆则是目前公共图书馆体系的一块“短板”。北京市曾提出,四环内走500米即可到达地铁站,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不妨也向此标准看齐。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图书馆未必设施要多先进,关键要以市民需求和服务至上,如此才能赢得口碑。

  □韩涵(媒体人)

 

Tags: 责任编辑:tea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关于“电子书(数字阅读)是大势.. 下一篇谱文化危机昭示社会开放气象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