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邦直诞辰500周年之际, 由中国艺术报社、山东省音乐家协会、河北省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一代律学宗师——王邦直学术思想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办。中国文联和山东省的部分领导以及音乐界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王邦直(1513-1600),字子鱼,号东溟。明嘉靖年间,王邦直被荐辟为“岁贡生,入太学”。后经翰林院考试考拔为“非常优等”,官至盐山“县丞”。之后因他给当朝上疏了震惊朝野的“十疏”而被奸臣所陷,罢黜后在即墨镜镕山房一小阁中坐卧30载,著成《律吕正声》60卷,被明史馆收存,并入选了世纪大典《四库全书》。
从2000年开始,王守伦、刘新海、张桂林等研究申报的“一代律学宗师——王邦直律学思想研究”课题陆续被批列为省级、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经13年初步的研究考证看到,王邦直律学思想体系成就巨大,他严谨、科学的理念和非凡、卓著的成就得到了同道和社会的认同,称《律吕正声》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成一朝未备之典,抉千古未发之秘”。由此看到王邦直及其思想体系在当时的影响和地位已非同寻常。更为重要的是,王邦直律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律为万事之根,可以审度,可以嘉量,可以平衡”及其关于“律吕之制”的形成、“律吕正声与君、臣、民及治国纲略的关系”和“《十疏》”等,无不对我国和世界的音乐及其社会进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与会专家认为,王邦直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律历学家。他忠心耿耿、满怀改革热望上疏朝廷的《十疏》,切中时弊,摸准了明代统治制度脉络症结和国事民情,实属救世良方。(音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