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炳冰:谢谢南翔老师,接下来有请媒体界的唐亚明老师!
唐亚明:各位老师好,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因为我可以说是新闻战线的一个老兵,但是是布刊(音)领域的一个新兵。正因为我在新闻领域干了很多年,于是读段部长的书之后,第一个感触就是段部长本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记者,跟侯总刚刚的说法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无论是从他的激情,还是他采访的功能,还有表达的方式、呈现的方式,都是非常浓的新闻作品呈现的特色。看了之后特别的亲切。
侯军:我插一句,唐亚明是新闻研究专家,写过一本书叫《走进英国大报》现在很多大学都用它当教材,他对新闻很专业。
唐亚明:谢谢,后来段部长机缘巧合没有成为职业记者,成了一个管记者的官员,成果是非常的卓著。您的书我也读过一些,包括您的“写行系列”我都看过,这些书都看了一下,对于这些书的价值,还有评价大家刚刚都谈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评论,具体我就不说了。想作为一个读者提几点期待和建议:第一点,我就是建议段部长,你今后是不是可以考虑在下一部写作里头,把您的一些创作的计划和书再稍微缕缕,就是说根据您个人的经历,还有目前存在的一些弱点做一个梳理。比如说写到华强北,同样深圳还有很多条街、片区都是非常有特色的,在全国甚至在全球的产业领域里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比如说高新技术文化产业园、或者说东门传统的一些街和店,包括深南路,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浓缩,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能不能写一个“街的系列”。因为写的作品更多的是考虑人的角度,也可以考虑是不是从深圳的文化人的角度做一些提炼,从普通市民的角度,这样能吸引不同的人物故事列出来,从阅读的角度和写作的角度都非常有吸引力。我们侯总出了很多书,但是我有一本书印象非常深,就是记忆中的小人物,从儿时到这么多年经历过的人生故事,每一个人都是写得栩栩如生。同样的看你这几本书里面,如果是拿我来说,最感兴趣的就是周志容。为什么?因为我们原来不懂他,而且他这个人有故事,曾经受过挫折,有特色的一个人,我觉得这是有代表性的,这一些人是从受众的角度来说,有阅读的价值。
最后一点小小的建议,刚刚魏老师谈到了,我们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觉得段部长以前的作品,更多的是反映我们这个时代辉煌的一面、美好的一面、成就的一面。以前是因为你的身份、背景的原因,很多话不便说,不便去碰,那么我觉得在现在来说的话,是不是可以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说咱们这个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存在的道德价值体系等等这些,都做一些思考。我相信无论对于读者还是对于这座城市来说都是一个幸事,我就是提这么一点小小的意见,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