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段亚兵报告文学作品研讨会(文字实录)(十三)
2012-06-26 13:44:13 来源: 作者: 【 】 浏览:12219次 评论:0

    冷炳冰:现在请李寿和先生来简单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李寿和:我是在内地退休了以后,来深圳养老的,深圳是一个很有胸怀的一个城市,让我来了还可以发挥作用,所以来了之后,我就加入了深圳作协。我平常对于深圳的报告文学作品,报告作家是比较关注的。今天参加这个会,我是接到通知来读这些作品,但是段部长要说我们还是有缘分。第一个缘分我不知道是哪一年,在广东省作家研讨会是我们段部长在内,那是段部长领导的。还有一个缘分,就是我今天要讲一点,我来深圳之后想搞深圳报告文学,所以几个图书馆我经常去。每到图书馆之后总是直奔“深圳地方文献阅览室”,我就是在阅览室内看到一本书《文化深圳》。当时我的心就一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在内地是做一个小学问的,我们搞文学的知道明朝有一个公安派,我在内地是专门做这个文章。来深圳以后做这个学问没条件了,所以就想搞报告文学了。来的时候,我们内地有一些朋友劝我,说你到深圳干什么啊,深圳是一个文化沙漠。结果我到了深圳之后,发现深圳不是这样,比如说我走过深圳几个人家很少去的地方,所城纪念馆、我们的东江纵队这说明深圳有文化啊。我看到这本书之后,我也不知道是谁写的,我当时就发生了共鸣,深圳是有文化的,深圳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有一个就是经济。实际上从文化的角度看深圳,深圳是我们想看到的。当时我看了那个书,一看是段部长写的,过去又是我们的领导,所以心里特别的高兴。今天参加这个会,确实来不及读这个书,我就讲这一点,感谢段部长。为什么感谢段部长?就是段部长使我发生了一些共鸣,谢谢!

    冷炳冰:李老师讲了两个作家之间的共鸣,今天我们收官之作就交给我们报业集团的周思明先生,请发表您的感言。另外,我们本来安排了我们评协的常委副会长、副主席李华,还有作协的副主席发言。我们自己把自己的想法放到后面,好吧。

    周思明:今天参加这个会感到非常的高兴,也非常的荣幸,首先段部长的会早就该开了,因为他的书和作品很多,我觉得这很不容易。刚刚很多的评论家都说了,一提到段部长确实在这样一个场合,我也有一个纠结,我跟段部长可以说关系比较复杂。怎么复杂法?用韩寒的话说至少是"三重门"。第一个,段部长原来是我的领导,我是1992年来深圳的,当时他是办公室主任,我是一个干事,这是一个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第二层关系,也算是同事,同事了六年;第三个是文友,就是段部长每出一本书,必然会送我一本。那么我每一次看了他的书,我必然会写一些评论。所以这么多年,写了多少评论我也不清楚了,他出了多少书我也不清楚。刚刚说了是十本以上,所以从这个角度,鲁迅有一个批评方式叫“知人论事”。我觉得我能做到这四个字,就是“知人论事”,首先要知人,然后就是论事。那我从主题先行的办法,我先说说我对段部长所有的报告文学的印象,我觉得有四点。

    第一个,就是他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他所有的作品包括从80年代的时候发表的《深圳,两万人的痛苦与尊严》,那个是写得非常轰动的,写得非常好,真的是反映现实非常及时、尖锐,资料详实、有理有据,而且有很强的文学性,这是一点;还有他的"行走系列"我也是非常喜欢,不光是我自己,我周边的朋友、亲戚都看过,包括我的孩子都说不错。对于没有出过国的,或者是出国很少的,对于了解国外的人情世故,还有一些人文的色彩都是很有帮助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他的文字,他的文字很有特点,就是比较朴实、活泼,我觉得这很不容易了。因为我们都是从机关出来的,机关文化大家都知道是比较刻板的,是制度文化不允许你带很多的文学色彩。机关甚至有一个潜规则,你愿意搞文学让你去搞文学算了,你的仕途上可能会受影响。所以我们都有这种顾虑,所以写起文章来都是四平八稳,做到了准确、鲜明,但是很少能做到生动,所以我觉得在这点上,段部长的努力是非常可贵的;第三点是涉及广泛,国内、国际都有,他的"行走系列"是国际的,他的《深圳财富传奇·占领华强北》、还有《文化深圳》是国内的深圳的,这也是他的一个特点,说明他考虑问题视野非常宽泛、非常广泛。还有他的最后一点我觉得非常可贵,就是他对于文化的敬畏、对于知识的尊重。他对于知识的尊重,不光体现了他热爱写作,仁爱我们深圳的文化这方面,他对于人也体现了一种温情,体现了一种文化关怀,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我刚到深圳,我是一个小干事,虽然当时年龄也不小了37岁了,但是我感觉段部长对于我们这些干事非常的关心,非常的有温情,没有官架子、没有体制文化冷冰冰的色彩,这一点我在多次各种文章里面也好,谈话当中我都谈到了这一点,我觉得这是非常可贵的。那么反映在他的文本里面就是不左不右,作为一个官员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们看到很多官员的文字,往往是比较偏左,或者说靠近主流意识。那么对于民间的表达,往往是比较忽略的。那么在段部长文章里面,我们看不到这一点。他是深得了我们文化的精神,可以说是中而不庸,我觉得应该这样概括。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简单的说说他的特点。他的《文化深圳》我曾经发表过评论,简单的概括一下。我觉得他的《文化深圳》可能还不能划在报告文学的范畴,或者说他有报告文学的特点,但是我觉得他更像是一部体制文化批评的著作。我觉得他在对于深圳文化的研究上,他是秉承了科学的、理性的精神,他紧贴了深圳文化艺术实际与现代文化观念的理论,对于深圳的各种文化艺术现象,可以精辟的总结,甚至上升到一定的理性的高度。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具体展开了,那么最后我也同意刚才很多专家和学者的看法,如果说到不足,我们这个评论的研讨会,我也是非常同意魏教授的观点,我们不要自娱自乐,有什么说什么,好就说好,坏就说坏。那么我从这个角度说,我希望今后亚兵在写作方面,应该更加的真,然后再善,最后达到美。更加的真,就是要要脱离过去的那种制度性的语言,或者是文字,或者说是束缚。现在段部长身份已经不一样的,我希望能够放开、放开再放开,就是写得好一些、写得自由一些、洒脱一些,这是我希望的第一点。具体的评论,就是说在语言和结构的构造上,特别是戏剧化的经营上面,报告文学要不要戏剧化?我觉得也需要。什么要戏剧化呢?就是说在情节、细节,甚至是场面的渲染,人物的个性提出来,尽量少写一些宏大叙事,尽量关注人的个体,每一个个体的人都有故事,所以可能写得更精彩、更好一些,在这方面还有是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如何提升,我也给亚兵先生提一个建议,就是多读经典、恶补经典、精心书写、反复修改。当你拿出一部作品来,我很欣赏顾彬的观点,顾彬为什么老是批评我们中国作家呢?他甚至说"当代中国文学是垃圾",其实这个话是报告有误,他是说中国三个女作家是垃圾,并没有说整个中国作家的写作都是垃圾,这一点后面有匡正。顾彬说,我们德国的作家写一部小说,一般好几个月才写一百页。那么我们中国的作家不一样,他甚至批评莫言,说你这个作品四十三天可以拿出一个长篇来。这一点不能让我相信,不能让我信服,毕竟一个好作品是需要打磨的,需要十年磨一剑的。为什么我们说样板戏现在还有魅力呢?它确实是十年磨一剑,它是不断的改、不断的改,所以你看它的语言、还有它的唱腔还是很经典的。比如说《沙家浜》是汪曾祺亲自操刀。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我希望段部长慢下来,因为你写得快也高产,所以今后希望你慢下来。一部长篇也好、短篇、中篇也好都可以写得更精制一些、更好一些。我们希望下次研讨会上看到你更好的作品,谢谢大家。

    冷炳冰:好,段亚兵先生的研讨会今天大家各抒己见,而且都是非常真诚的,无论是批评也好还是赞扬也好,都透露出了对段亚兵先生浓浓的一种爱意。所以在我们研讨会即将结束的时候,最后请段亚兵先生再发表感言,大家热烈掌声欢迎!

    段亚兵:谢谢,今天来参加这个会,我感到我确实是收获非常大。感到大家对于我的鼓励,说实在的我写了一些书,但是从文学方面,我刚刚说了,还是很不足的。但是我还是非常感谢大家,我就想第一个,大家对于我的作品给予肯定或者说喜爱的话,我会写下去。我经常会找一些我们的大家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也经常问我到底写什么好,或者是怎么写好?确实这些问题是经常困扰着我。怎么能把自己的东西写得更好,这也是我不断在想的问题,我也很同意刚才周思明说的。可能是写作要放慢一点,更要讲究质量,这个已经不止几个人跟我说过这个,现在有一点的数量,我想应该更讲究质量,我非常认同这一点。这里我再一次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对我作品的关注和关心,也对于我是很爱护的。另外,我感谢刚刚大家给我提了很多的不足和建议,这个是对于我更有好处。 最后也表个态,我肯定是会写下去的,因为我是真心喜欢这个,谢谢!

    冷炳冰:这句话非常真诚、非常动人,就是“我是真心想写下去”。所以我们最后祝愿段亚兵先生创作会更加的丰富,质量会更高,今天的研讨会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大家的到来,谢谢大家!

Tags: 责任编辑:tea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13/13/13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文学美.. 下一篇罗烈杰在段亚兵报告文学作品研讨..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