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段亚兵报告文学作品研讨会(文字实录)(二)
2012-06-26 13:44:13 来源: 作者: 【 】 浏览:12220次 评论:0

    段亚兵:首先非常感谢,感谢各位领导、还有多年的朋友来参加我的研讨会。说不上是研讨,说不上是什么很重要的作品,来说说这几本书吧。确实是非常感谢,因为我实际上一直是在机关工作,对于深圳的工作有一些了解,了解以后有一些东西觉得不写下来很可惜,后来就把它写下来了。我这样写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确实对这个城市充满了感情,这个可能是我写作的最主要的动力。刚才炳冰介绍了我,我是1982年来了深圳了,我当时来的情景是历历在目,当时的深圳确实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城市。从1982年到现在已经是30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我们那个部队当年来的时候,能不能进来当时还是未定之数。当时我知道深圳的领导里面,对于要不要这两万人进深圳,实际上是有分歧的。梁湘对于部队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但是也有一些领导,对于这两万人到深圳来以后好不好,也还是有疑虑,最后部队还是进来了。从那个时候,我进来的时候我就是30出头的样子。从这之后,我在市委宣传部和这个城市一起发展,作为宣传部门视野宽阔一点、了解的东西也多一点。看到在30年中间,城市的这种惊人的发展速度,现在成为一个很著名的城市。对于这个我确实感到我们的城市,确实是很让人感觉骄傲,而且我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所以有时候经常会听到很多人和事以后,就有想写下来的冲动,至于这个原因,后来我就开始写深圳。第一本书《文化深圳》,那个时候因为我在分管文化,对于文化有一些思考,也看到我们的深圳文化队伍,也有很多人在全国作出了很大的成绩,这样就写下来了。那本书还有一个,就是当时用了我们深圳最著名的一些摄影师的图片,那本书实际上做成了一个小画册了。我觉得对于我们深圳市的摄影师镜头中的深圳,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出于这种想法,当时的《文化深圳》是这样写的。后来就到了深圳要搞30年的时候,大家都在写深圳,当时宣传部也是开展了一个活动,就是在市里搞这种对深圳一个重大事件的评选。当时评选出来了几件事,后来我就觉得这个确实非常好,我就以这个为开发,慢慢的采访为30年写的书,那也算是我个人为30年的献礼吧。当然这个书的写作过程,得到了许多领导的帮助,包括我们文联领导和很多同志的支持才有那本书的出版。

    后来写完以后,接着又有人推荐又写了华强北。写华强北的时候,我就更加感觉到,从一条街来反映一个城市的变迁,这个也是调查过程当中发现,里面的大量的故事可以挖掘,所以它写下来。由此我也感觉到,深圳很多类似这样的街上、这样的地方,或者是某些人,他们的事情如果要把它写下来、记录下来,就能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风貌,能反映我们城市的精神,也实际上是反映了我们祖国巨大的变化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能够看到这种步伐、听到这种声音。这也是我觉得写深圳,开始说实在没有想写到这么多东西,慢慢的就停不下来了,也就是这个原因。就是慢慢、慢慢一本书、一本书的记录下来了。当然这些书作为文学的话,它可能还是很粗糙,我在想尽量把当时的事情记录下来,这是我的一个想法。如果能够在这点上能够取得一点成绩的话,我是感到很欣慰。所以今天开会让我介绍一下其实很简单,就是对于这个城市的一种感情。我们30年生活在这个城市,我们30年城市、我们与城市共同成长,就是这种感情把它写下来。所以非常感谢,非常感谢大家我们一起来重温我们深圳的这一段历史,非常感谢!   

Tags: 责任编辑:tea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13/13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文学美.. 下一篇罗烈杰在段亚兵报告文学作品研讨..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