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我因思爱成病》读者沙龙现场实况与文字速录(二)
2013-09-29 23:33:18 来源: 作者: 【 】 浏览:3150次 评论:0

    今天在场有这么多读者朋友,希望我们不但是现场读者沙龙的聆听者、参与者,更希望大家都是爱心传递的使者。

    姚文坛:在2008年,也就是在五年前,李兰妮老师一直在受着疾病的困扰,但就在疾病困扰的过程当中写成了一部关于抑郁症的书,叫《旷野无人》,我非常有幸当时成为它的第一批读者,也采访了她。五年后的今天,她又带来了新作《我因思爱成病》,在第一部《旷野无人》当中,她写了抑郁症的一些症状如何去治疗,以及它的一些成因。但在这部书里,她凸显了两个主题我们不能忽视,一个是病,一个是爱。我们的狗医生周乐乐用它的爱关注了我们的病人李兰妮,但他们之间如何跨越了鸿沟,如何彼此更走近自己,而且同时相互的治疗。我们的狗医生周乐乐在书中也患过抑郁症。今天在文学创作的过程当中,病和爱是非常关键的话题,今天我们有请台上的几位嘉宾,就这样一个话题跟大家一起来分享。有请特约嘉宾主持胡殷红老师。
   
    胡殷红:这一节由我主持,这一节的主持是病与爱和文学的关系,我们先说说我们和李兰妮的关系。李兰妮是深圳作协主席,是中国作协的全委会委员,因此在文学的范围内我们有很多文学的接触,有很多工作的接触,但是她生病的时候我们可能一个月、三个月、半年没有见她,等她把病抗争过去了,她就张着她的血盆小口飘然而至,狂躁着、快乐着和我们在一起,所以我们大家都喜欢她。《旷野无人》之后她又出了这部作品,我们先请陈建功主席谈谈对这部作品的感想。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图像——非虚构类长篇小说《我因思爱成病》中视图语言的必要性”主题对谈——李媚(左)、李兰妮(右)

    
    陈建功:胡主任很轻松,所以我也想以很轻松的话题开始。我跟李兰妮认识有三十年了,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更早的时候认识她的老公,中山大学的周教授,周教授是七七级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我当时在北京大学七七级读书,有很多学校一起办了杂志,这个杂志只办了一期,叫《这一代》,因为当时各种思潮的争论所以停刊了,因此和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同学就认识,随后认识了李兰妮。李兰妮是东北人,她六七岁的时候随她父母南下到了广东,所以现在说了一口很地道的广东话。我是两广人,我说了一口粤语,我七八岁到北京来,对粤语略知一二,此后李兰妮就管我叫大佬,就是大哥的意思。后来我知道她得病以后,我为了鼓励她,以毒攻毒吧,我管她叫衰妹,李兰妮太倒霉了,又是癌症,又是抑郁症,她平常不见我们的时候,不接电话,永远找不着她,但一旦见我们的时候,都是神采飞扬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李兰妮写过很多电视剧本、小说、报告文学,很引人注目,但是在五年前李兰妮忽然让我们眼前一亮,那时候我干的正是敬泽先生现在干的差事,在中国作协主管全国的文学创作。我看完这个很激动,因为在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文学开始分化,一方面大众文学广泛的出现,什么盗墓小说、穿越小说,还有武侠、言情等等都出现了。而我们的实文学,我们要驱动社会前进的,正面宣传的文学也比较活跃,我们的纯文学,其实它的作用越发重要,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的情感世界的丰富的关注,在纯文学越发重要的时候,李兰妮的《旷野无人》把我们对人的认识深入到一个新的层次。所以无论在广州也好,在北京也好,在香港也好,我都提出,我说因为《旷野无人》的出现,使我们中国文学对人的认识的水准大大的深入了一步。

    李兰妮这个作品的出现,李兰妮天天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们很担心她的身体。李兰妮后来向我们描述,经常躲在衣柜里,用刀对着血管琢磨怎么自己放血,是生存还是毁灭。所以罗书记很紧张,自从《旷野无人》出了以后,罗书记说你这本写的太好了,我们就盼着你好好养病,不要再折腾了。罗书记是很人文的书记,不但有李兰妮,有一天一个作家跑到天桥说罗书记我也抑郁了,给罗书记吓坏了。没想到又过了五年,李兰妮又写出了这本新书,我昨天下午刚刚看完,我非常的感动。首先她不仅写了自我的拯救,还写了爱,前三分之一我看到的是她因为失爱,从小爸爸、妈妈沉浸在大民族、大革命的豪言壮语之中,对我们的子女、对我们的亲情缺乏关爱,在她内心深处埋下一个阴影。到后来终于释放出来了,当然还有各种生理因素,还不光是环境因素,就造成这样一个病。她找了一条狗,跟狗的相濡以沫中选找感情和爱的契合点,所以她和狗医生周乐乐之间得到了治疗。

    我看到前三分之一的时候还没有惊讶,当我看到后三分之二的时候就觉得李兰妮把爱的阐释、把爱的思考已经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出我意料的把爱的问题的思考推向新的阶段。比如她有一个转折,跟周乐乐处着处着,忽然周乐乐也得抑郁症了,她老公就骂她,你找周乐乐给你治抑郁症,结果你的抑郁症没治好,把周乐乐也闹成抑郁症了。然后两口子带着周乐乐帮它治这个抑郁症。这个戏剧性的转折非常之难。再往后,她帮助周乐乐治抑郁症的同时,她自己也得到了缓解。还有一段,她深刻的反省自己,我虽然是缺爱的人,但是我对爱的理解有多深,我多么欠缺,她有一个自我的反省。发现我们缺爱,我们对爱都是肤浅的、欠缺的。再往后她对她的妈妈、爸爸那种关爱非常感动,一直到她写遗嘱等等,她都把敢于爱的阐释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说老实话,我觉得当前中国是一个爱到处泛滥的时代,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敢说爱,爱是资产阶级,现在爱到处都是。但实际上呢,不爱、不重视人、不尊重人,这种现象也到处存在,所以我们格外痛切的感受到这一点。怎么样把我们对爱的理解更深入一步?我觉得李兰妮在这本书的后半部阐释的非常深刻,也非常感人。这是这本书给我的一个很大的启发。

    从文学角度来说,早在《旷野无人》的时候,李兰妮就注意到结构的运用。我不知道她是不是直接借鉴,但她对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解非常对,《旷野无人》里面既有认知笔记,又有对自己性格形成的散文式的叙述,又有关于抑郁症问题的链接,她从各个角度造成浮雕的效果,这其实跟在小说里面各种浮雕造成这个效果的方式一样,但是又非常纯属老道。在《我因思爱成病》里面又有变化,她一会儿是李兰妮的角度,一会儿第三者的角度,一会儿又是周乐乐的角度,各种不同的角度给我们阐释了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所以我觉得她在艺术上也是有了很多尝试的。包括李兰妮的语言,我说你这不应该是抑郁症的语言啊,应该是躁狂式的语言啊,经常有大量的反讽运用,看着多么开心,说周乐乐在阳台上闻了闻前一条狗的尿迹,她说就像读到了一段爱情短章。这种微妙的俯拾皆是的这种反讽,看着很开心、很愉快。我相信这次阅读也是一次愉快的阅读,是一次文学的阅读,又是一次对我们心理健康,对我们防止心理疾病方面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阅读。

    谢谢。

Tags:《我因思爱成 责任编辑:master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广东知名诗人东荡子去世 下一篇文字、影像中的思爱故事——李兰..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