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谢有顺 | 深圳散文藏着对城市的深情(三)
2023-12-01 09:12:52 来源:文艺报 作者:谢有顺 【 】 浏览:306次 评论:0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1).jpg
640.png

继《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之后,李兰妮在2021年又出版了她的另一部非虚构作品《野地灵光:我住精神病院的日子》。前者作为精神病历的文学范本,将生理、心理及与病症息息相关的个人成长史、家族史逐一剖析并呈现,试图还原一个抑郁症患者生理和精神上的双重病相;后者真实记录了身患重度抑郁症十余年的李兰妮住院治疗的过程,以及她对精神病院内部和其他精神疾病患者日常生活状态的幽微观察。李兰妮遭遇并承受的抑郁症更像是个隐喻,它承载着当今社会巨变下的丰富喻指,“借以烛照的,则是整个社会人心”。秦锦屏的文字里有一种质朴和诚恳,她记录现实、理解历史、体恤人情,亦不乏反思与追问。八百里秦川的浩荡长风,杂着南方碧海蓝天的清新和轻盈,这是她的散文集《万木生芽》所呈现出来的人生底色。尽管只是一些短章,但作者写出了俗世里的善良与忧伤,也借此重申了那些永不可被摧毁、一直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价值记忆。叶耳《深圳的我们》书写了他的精神原乡“客里山”,以及他自己的深圳故事。作为一个有语言自觉的作家,叶耳在城与乡之间往返,体察的是平凡生活的悲伤与亮色,尤其他对那些粗粝人生的逼视,既有一种精神痛感,也暗藏着一种理想主义的气质,以及探求新的散文可能性的叙事雄心。陈行甲的《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则是一部类似于“浮生六记”式的自传体随笔,全书以朴实平静的语言,深情讲述了他的童年岁月、大学生活、基层工作、在美国学习、在巴东任县委书记以及转场公益三年多来的经历和感受,进而把他们这一代人的丰富经历连同他们的坚守与悲怆,都通过一个艰难前行的背影展露无遗。而1999年出生的作家时潇含,似乎也受感于前辈们对时代的热忱,将鲁迅的话“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作为自己的写作信条,他的散文集《云在青天水在瓶》《无尽的远方》蕴含“生命的体验、悲悯的情怀、经典的气质、阳光的表达”,这种写作品质在众声喧哗的当下显得尤为可贵。

微信图片_20231130200044.jpg

散文多为写作者的日常生活和个体心灵的实录。通过这些深具实感的文字,我认识了一大批深圳生活的在场者、记录者,他们分享着这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也咀嚼着身处其中的创伤记忆,没有他们的观察与思考,这座城市将失去许多意味深长的表情。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文学,这不仅是从地域风貌上说的,它也是一个城市精神气质的体现。正因为有了这些关于深圳的记录、想象与创造,深圳就不再只是一个物质的、社会的或技术的空间,它还是一个文学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不仅生活、奋斗,也热爱与感叹,并且心怀梦想。这个时候的深圳,是有血肉、有温度、有筋骨的,她不仅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经济奇迹,更是中国故事讲述过程中的一个经典样本。

(作者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Tags:谢有顺 深圳散文 责任编辑:master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深读诗会 | 第七期 | 主题诗人黄..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