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对话毕亮:我更愿意关注“失败者”和小人物
2016-05-23 09:01:40 来源: 作者: 【 】 浏览:1157次 评论:0

▼深圳作家毕亮。 (受访者供图

深圳商报记者 魏沛娜

    《地图上的城市》23个短篇几乎包含了作家毕亮最有代表性的“城中村”和“失败者”系列,作品满含深情地书写了一个个“在深圳”的故事。近日,毕亮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坦言,自己通常用有灰度的故事书写普通人生活的庸常和幻灭。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从您第一部小说集以“在深圳”命名,可见您对深圳有着独特的情感。而这次新作则名为“地图上的城市”,又见您对深圳保持一种审视的距离。作为创作者,您是在寻找深圳的故事,还是在深圳寻找故事?

    毕亮:《在深圳》是我偏爱的一则短篇小说,我个人也喜欢题名“在深圳”,它有现场感,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我不在“别处”,而是在深圳,我的青春,我步入社会后的成长,都与这座城市有关。跟小说中的人物一样,我在这里得到,也在这里失去。

    作为一个外省人,我花了十年时间融入这座城市,但今天,更多的人越来越难,于是就有了《地图上的城市》,一群人只能从地图上打量和触摸他们向往的城,无奈而忧伤。这座城不一定是深圳,也可能是上海、北京或其他城市。

    对我而言,深圳不是一个具象的城市,不是阳光下那些钢筋水泥堆砌的闪耀楼宇。我眼中的深圳,可能是某个高档小区生活陷入庸常的家庭,也可能是城中村某段幽暗的小径,或者是身处流水线渴望改变的青年男女……我感受到的深圳的温度,我闻到的深圳的气味,一切都是以“我”为核,以“我”的思考路径为源头来构建故事。如何面对当下和所处时代,作家毕飞宇说,一个小说家最大的困惑也许就在这里:即使他认为路必须是这么走的,他也要质疑,他也要批判。我深以为然。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拜读您的小说,可见您很注重用意的表达,如人在困境中还有“画架”,还有“诗集”。这也是对深圳现实生活的一种呼应吗?

    毕亮:我喜欢北岛的诗歌《波兰来客》: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历经生活种种,无论是成功者或是失败者,灵魂的某个角落都会生出废墟。相对那些世俗意义上取得成功的人,我更愿意关注“失败者”和小人物,更愿意倾听他们的内心风暴。尽管在追寻物质的道路上他们掉队了,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希望他们能保有尊严,有一方他们的世界,吟诗作画,过古老的生活。这也是我的理想,现实生活之外,有另一种生活,令生命更丰沛。写作恰好是理想之途。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您的小说让我感觉到您钻研过小说技巧,平时也看您阅读很勤奋,可以透露说说您对自己的“小说训练”吗?

    毕亮:在写作的学步期,我读余华、苏童和杨争光的作品较多,后来才是海明威、卡佛、耶茨和奥康纳。比如,我读杨争光的作品学到了如何讲故事,读余华、苏童的作品学到如何把握叙述节奏,在海明威那里学到结构故事的技巧。读到卡佛、耶茨、奥康纳时,我感到相见恨晚,在卡佛、耶茨笔端,个体的苟且、不安、躁动、妥协、隐忍,以及悬乎于生活角落的微尘,全部登堂入室,成了撼动人心的小说。

    雷蒙德·卡佛在某一个阶段,对我影响较深,我喜欢他的日常和文字中巨大的沉默。他的方式很适合写作深圳题材。深圳是一座很多元的城市,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构成了它的复杂性,很多事情并不是表面看上去那样光鲜、干净,而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卡佛笔下的故事,很多含义都是隐藏在文本背后,看似平静,实则波涛汹涌。

    卡佛的“留白艺术”类似中国画,写短篇时管用,但如果写中篇、长篇,不一定合适。我写了差不多十年短篇小说,目前,我在学习写中篇小说,希望可以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呈现有别于过往的故事。

Tags:对话 毕亮 愿意 关注 失败者 小人物 责任编辑:master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对话弋铧:写作的动力来源于对生.. 下一篇对话陈再见:深圳让我意识到写作..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