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探寻改革开放中的深圳路,塑造城市文学中的深圳人——读丁力的《深圳故事》
2018-08-30 21:48:34 来源:广东作家网 作者:廖令鹏 【 】 浏览:1188次 评论:0

丁力在深圳乃至在全国文坛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现在有不少评论家都认识到丁力小说当中的“经济”性,我也写了一篇《经济:深圳文学的一个重要维度》。读了《深圳故事》,我觉得除了经济,丁力小说还隐藏着深圳这座城市发展的脉络和肌理。它以改革开放背景下“经济”为底色,讲述了企业资本化、商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深圳故事”,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蜕变、成长和发展的“古今之变”,成功塑造了一批具有时代印记的特色鲜明的“深圳人”。

第一,丁力的小说具有城市文学的深圳特质。深圳是一座市场化程度高,经济社会发展快,创新创业蓬勃、民营企业活力四射的新型城市,这种城市经济环境下的城市文学,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质。丁力的小说有一个密码,就是“产权”。通俗地讲,就是我们所说的“股份制”“股权”或者“股东”,丁力的多数小说围绕产权进行叙事,建立了一种产权意识,用产权的经济理性来支撑文学的创作,来探寻深圳故事。我们许多乡土题材小说,如《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彩虹坪》《红莲白莲》等,是农村产权实现方式下的文学创作。改革开放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城市产权实现方式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上市公司、证券化等。近10年,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产权有了新的演绎形式,比如合伙制、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共享经济等。可以说,深圳的发展,一开始就建立在有效的产权制度上。写改革、创业、企业成长、商业贸易,有很多种写法,但落实到“产权”中来就很有意思,当然也是个难题,对一般的作家是种考验。丁力抓住了“产权”这个小说的牛鼻子,牵动着企业股份制改造、知识产权化、资本运作、房屋租赁等深圳题材的书写。丁力恰好具备这种优势,他本来就是经济大潮中“产权”的弄潮儿。他1991年“下海”深圳后,先担任深圳科技园总经理助理,后“跳槽”金田实业集团任董事局办公室主任兼主席助理,期间参与一系列“买壳”“做壳”资本运作,协助他人创立大型企业集团,与人合作完成《资本委托管理制度》,并经常在媒体发表各类财经文章。1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呼风唤雨,为丁力的创作奠定了中国作家中独一无二的特殊经历与知识背景。产权的产生、分配、交易、争取和争夺,就会产生丰富的人际关系和权利变化,也就是说,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人际关系最后都会通过产权关系来实现。一但产权化,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就变得更真实、更具体、更深刻,丁力擅长把它们表现在文学中,把产权生活化、情感化、复杂化、不确定化,如《中国式股东》《国企改革》《房东》《登台谢幕》等。这样一来,不但开辟了文学新的书写空间,而且精准地抓住了城市、企业发展和变迁本质,用“产权”这条线串起一个个精彩的深圳故事,既有内在逻辑,又长袖善舞,富于变化,收放自如。

第二,丁力的小说是典型的改革开放的深圳故事。现在我们对文学性强调得多,但我认为,对于成立不到40年的深圳,首要的是讲好深圳故事,没有好的故事,深圳就没有好的形象,就不能很好地传承下去。故事,就是过去的事,过往的事,某种程度上讲,故事就是历史。缺乏对历史的探寻,就缺乏深圳发展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就无法为深圳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所以,不仅包括现代财经、经济、婚姻等元素,近来,我还发现丁力的小说整体上还是改革开放深圳成长和发展的缩影。我把《登台谢幕》《深圳野史》《城中村》视为深圳改革开放“金三篇”。《登台谢幕》把一个企业的成长、变迁写得入木三分,小说把新天地公司的发展放在80年代以来深圳历次重大政策调整背景中,如外汇调剂、股份制改造等,也就是说,新天地公司的每一个步伐,背后都有深圳的影子。实际上,深圳成长起来的很多大企业,或者本土上市公司,基本上都经历了新天地公司这样的发展历程。《深圳野史》把深圳的地标——东门写得惊心动魄、鲜活可感。东门是深圳最早的商贸集聚地,它是怎么逐步发展起来的,深圳有关史志估计不会有太多的故事,但在《深圳野史》当中我们就能读到那些有血有肉、坎坷曲折而且可歌可泣的东门故事。《城中村》写的是深圳社区股份公司的发展,我个人把它视为“深圳城市化书写”。社区股份公司是深圳城市化的产物,深圳有一千多家社区股份公司,为深圳集体经济发展、解决城乡矛盾做出了贡献。深圳城中村是全国一道景观,我们经常说“落脚城市”,城中村就是千千万万外来劳务工的落脚之地,它为城市的发展孕育了动力,奉献了乳汁。《城中村》这篇小说,我认为是迄今为止写深圳城市化最有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总的说来,我们从丁力的深圳改革开放“金三篇”中,可以窥见深圳企业发展、资本化、商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许多真实的图景,可以看到许多积极正面的深圳故事。

第三,丁力的小说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这座城市蜕变、成长和发展的“古今之变”,成功塑造了一批具有时代印记的特色鲜明的“深圳人”。“古今之变”是我读丁力《深圳故事》的最大感受,或许他是工程师出身,对过去到现在的“变化之由”探究得比较清楚,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这个话是有根据的”。换言之,他小说中的许多情节是可靠的,即使是虚构,也很注重内在的逻辑性。从小的方面来看,这就使小说很精彩,有看头,特别是他的财经小说,《涨停板跌停板》《高位出局》《高位出局——透资》《大老板是怎样炼成的》《生死华尔街》《苍商》等,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金钱在人们之间的快速流动,看到资本在此起彼伏,看到金钱在人们之间的快速流动,看到资本的此起彼伏。丁力善于在动荡过程中写人际关系,深圳改革开放“金三篇”《登台谢幕》《深圳野史》《城中村》,我们都能够看到人和物的变化缘由,解答了许多关于深圳的“为什么”问题。企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东门的商海是怎么沉浮的、城中村是如何一步步从渔村演变的——这些前因和后果都能在丁力的小说中展现,而且故事性特别强,甚至可以说,这些故事只能在深圳发生。

与此同时,丁力还塑造了一批改革开放中深圳建设者,一批具有深圳特色的深圳人。这是评论界关注不够的。身无分文来深圳迅速成为深圳商界大亨的义利并举的李瑞丰,从一个只求一口饭吃的脚手架工人到大型上市集团公司董事长的潮汕人黄鑫龙,善于学习新知识并抓住机会从一个部门管理员迅速成为公司高管的吴晓春,踏实实干有长者之风的社区股份公司兼村支书贺曙光,凭着敢闯敢干精神在宗族观念浓重的社区股份公司立足的北方人大佬张,兼具功利与保守的深圳土著人旺仔,还有香港与深圳融合背景下的小老板邱国强,等等,这些人物的形象都非常鲜活和鲜明。深圳文学一直缺乏典型形象,是深圳文学不够突出的重要原因,丁力一手写精彩故事,一手还能塑造出有深圳特色的典型人物,可谓相得益彰。如果深圳作家都能这样坚持写下去,写出一批“深圳故事”,写出一群“深圳人”,那么深圳文学就会大放光彩。

第四,丁力的小说为我们重新理解特区精神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深圳当下及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之镜。丁力的小说不仅讲了很多好的深圳故事,而且把深圳故事讲得“真实可靠”,以文学构筑城市发展肌理,这种意义不可小觑。它为我们重新理解特区精神提供了新的视角,比如一说特区精神,就只是敢闯敢干,一说成功创业,就是风云际会一夜暴富。实际上,从丁力的小说中可以看到,深圳土著人和外来移民,除了敢闯敢干,更多具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中华民族精神,求真务实的艰苦创业精神,是求新求变置死地而后生的现代精神。另外,丁力的小说还揭示出深圳发展的“逻辑”: 深圳的成功并非仅仅靠邓小平划了一个圈,画圈之后,还必须有千万深圳人怀揣理想的冒险、努力、务实、创新,才能把这个“圈”填实,深圳才能巍然屹立。

(作者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开放导报》编辑部主任,青年文学评论家)

2018年8月26日

Tags:探寻 改革开放 深圳 塑造 城市 文学 深圳人 丁力的 《深圳故事》 责任编辑:master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一座城市的拓荒史 下一篇从编辑角度谈丁力的创作特色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