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亲历第5届全国打工文学论坛
2012-05-30 20:36:17 来源:深圳作协 作者: 【 】 浏览:1556次 评论:0
  深圳是一座尊重文化的城市,11月是深圳的“读书月”,围绕读书主题,深圳举办了多场活动,各大新闻媒体对此都做了相应的跟踪报道。11月的深圳,笼罩在一种格外浓烈的书香氛围中。

  11月25日晚至11月26日全天,一个主题的三场活动作为今年读书月的压轴之作被隆重推出,即——第五届全国打工文学论坛。我应邀全程参加了三场活动,听取了来自全国的各位专家学者的讨论,可谓受益匪浅,特将本次活动做一整理,与打工文学作家和关注打工文学的、以及所有爱读书的朋友们分享。

  (一)名家文学对谈

  11月25日晚8:00,由深圳市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主办,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书城中心城共同承办的“第五届全国打工文学论坛名家文学对谈”活动在中心书城南区举行。活动由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主持;李建军(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著名评论家)、李云雷(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副主编、著名评论家)、尹昌龙(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博士)、曹征路(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作家)、知名作家吴君、陈应松(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湖北省文学院院长、著名作家)、胡学文(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王祥夫(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旷新年(清华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张未民(吉林省作协副主席、文艺争鸣杂志主编、著名评论家)、萧夏林(北京文学编审、著名评论家、资深出版人)、齐霁(深圳特区报文体中心副主任)等嘉宾应邀出席;到场的还有安子、张尔、阿翔、许强、夏子、巴蚕、程鹏、旧海棠等100多名诗人作家代表。

  第一场:李云雷对话杨宏海。对谈话题:底层文学与打工文学。这是一场很正式的对谈。

  李:2000年兴起的底层文学与打工文学在关注的群体上有共同之处。除创作主体外,您认为它与打工文学有什么区别,以及有何长处与不足?

  杨:打工文学的创作群体主要来自底层的打工者,以及对打工者有着关怀的知识份子,前者的优势在于对原生态的打工生活感受深刻,具有人间烟火味与独特性,他们的创作在于生活的激情与积累;精英知识份子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与思想准备,视野更为开阔,具有深远的文化眼光。如果两者相结合,在这一主题(打工文学)上的创作将具有很好的前景。

  李:打工者在表达上不够成熟,专业作家对于生活的体验不够深刻,应该相互促进。

  杨:90年代的一些影视作品实际上就体现了精英知识分子与打工作家作品的结合,比如张良的电影《特区打工妹》、电视连续剧《外来妹》、电视专题本《姐妹》。

  李:您认为打工文学处于什么状态?

  杨:打工文学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态,是广大劳务工群体创造的“文化品牌”,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被关注到被关注;从不被主流文学关注到被主流文学关注,打工文学已成为改革开放30年来最为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打工文学在读书月也备受关注,请了一大批名家,把农民工诗人的创作激情与优秀作品向全国推介,引起了强烈地反响。你研究精英知识份子写作,还要关注和吸纳底层的打工作家,希望在这两方面得到完整的结合。

  李:同意您的说法。精英知识份子离现场较远,打工文学能提供一些作品精选也是一种研究的途径。

  杨:希望更多的打工者都来写打工文学,希望打工文学水平越来越高,通过读书月推出更多优秀打工文学作家与作品,为文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场:尹昌龙对话吴君。这场对话围绕吴君小说与作家如何表现深圳展开,是一组轻松地对谈。

  尹:你的作品中极少流露出对东北家乡的怀念,没有那种乡愁。你是从何时开始不写故乡的?

  吴:家乡是一种参照,我的大部份小说是写深圳。90代初,我曾在工厂与打工妹们相处过一个多月,现在再回到工厂,都是一些80后、90后的孩子。我比较关注当年的打工群体去了哪里,生活得怎么样。

  尹:你的作品《亲爱的深圳》被拍成电影,你是否满意于导演的表达?

  吴:理解并尊重导演的表达。

  尹:打探一个你的秘密,我想请问哪个作家对你影响比较大?

  吴:读书是一个懊悔的过程。莫泊桑、海明威、陀斯妥耶夫斯基,他们的书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第三场:李建军对话曹征路,探讨底层写作和为劳工代言的相关问题,比较激烈。

  曹:你认为什么样的文学才是好的、优秀的、伟大的文学?

  李:打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某个特殊阶层,非常了不起,值得关注!打工文学能在更深更普遍的意义上影响多少人?是什么引发丰富的内心体验与追问,这是文学所面对的问题。打工文学具有狭隘性、个体性,而打动人心的是内心的、精神的疼痛。

  曹:一部好的小说应当是比较接近生活真相、能有生动人物和有趣的故事的小说。一部优秀的作品应当可以读出作者的主观情感、价值判断、理想和审美追求。一部伟大的作品,能展示一个细言不查的社会结构。这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改变的结构性困境,真正的作家必须面对这个困境,作品中有悲凉的审美情感。。

  李:当今许多作品都缺乏仁慈。一个好作家应该怀有的一颗怜悯之心,比如曹学芹、契诃夫、他们怜悯陷入困境的人、不幸的人,他们的作品充满祝福感。

  杨:请二位各概话一句最想对大家说的话。

  曹:读好书。

  李:有两本书一定要读——《史记》、《红楼梦》

  杨:先前尹昌龙博士说道,“夜间九点过了,如果在北方,许多人已经迫不及待躲进了温暖的被窝,而在深圳,还有这么多作家、文学爱好者汇聚在书城,谈论读书,满怀着对文学的期待”,真这是一座爱读书的城市,我们看到许多青年因读书而受人重视。

  (二)专家学术研讨会

  2009年11月26日上午9:30-12:00,在深圳市文联九楼会议室举行了第五届全国打工文学论坛——“打工文学的发展走向”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的著名作家、学者陈应松、王祥夫、胡学文、旷新年、李建军、李云雷、张未民、胡经之、曹征路、尹昌龙、南翔、黄咏梅等,以及打工文学代表作家50多人出席论坛的研讨会。

  大会仍由杨宏海主持,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尹昌龙、深圳市文联书记董晓明、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段亚兵等几位领导发表了讲话,肯定了举办本次打工文学论坛的意义,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湖北省文学院院长、著名作家陈应松率先发言。陈应松主席指出:打工文学的命运掌握在打工作者手中,应丰富打工文学的内涵,而不是扩大它的外延;应从城市返回乡村、从车间返回世界、从哀伤返回觉醒、从激情返回冷静,笔下要有热情,但写作需要冷静。打工作家要警惕避免与主流文学靠得太近,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由度。

  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胡学文告诉大家,他为什么读打工文学。首先,打工文学提供了一种新鲜的经验和生活、情感状态,可以作为记实作品来读;其次,他想看看作者怎么叙述,怎么发出声音,对他的写作有什么影响。胡主席肯定了打工文学取得的成就,认为打工文学在当下是不应该被忽视的,但以下几点必须正视:重复底层经验;表达趋同;怎样表述经验以及经验背后的经验,需要作者发现和挖掘。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王祥夫充分肯定了打工文学存在的意义。王详夫说,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新型群体,是一种奇怪的现象,他们失去了使心灵得到呵护的体制和过去的尊严,等待的是无所适从的恍惑不安,他们身上怀有热爱、仇恨、努力……等多种复杂的情感,打工文学中的人物形象不等同于任何时期,人物塑造翻开了当代文学史新的一页,拓展了底层文学,比底层文学更加渗透,使结构文化空间更加宏大,使当代文学的格局更为丰富完整,是新世纪复杂社会背景的总合,为近二十年的文坛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不可或缺的一笔。

  曹征路教授提出如何提升打工文学作品的问题(既杨宏海主席曾经提到过的“追求精英意识”)。曹教授说,打工文学的写作不能为了讨好、迎合主流文学,需要保守自己的立场,没有组织意识,是不可能有前景的;打工者的写作需要不断提升,不能停留于诉苦式的叙述。

  李建军研究员再次阐述了打工文学与底层文学的关系,并指出它们在写作上面临的共同难题。超越价值观与情感的体验性,在现实的重压下进行精神的升华,写出来的作品才能“照亮世界”,值得反复阅读。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旷新年观点与王祥夫接近,他说,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一个消灭农民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血泪和伤痛的过程,农民工是一个弱势群体,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打工文学使农民工的生命得以呈现,是丰富的题材,具有历史意义。不应用文学性来诋毁打工文学,因为文学本身是变化着的。

  张未民主席高度评价了打工文学。张未民说,我们对打工文学的认识有待近一步深入,应站在更高的立场去看待,它是特定时期、特定人群出现的特定文化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史无前例,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主流文坛,它是重要的、成功的,它的出现是必然的,它的不足也是正常的。张说,我们不能完全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认识打工文学,中国的崛起不应该忘记这部血泪史,不应该忘记打工作者的价值,他们记录了一段历史,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各谐,并向世界展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形式。张主席还引用了三段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出,我们应以一颗公平而充满正义的心,以人道主义的精神,以更宽阔的胸怀去评价打工文学。

  李云雷博士对打工文学提出了几点希望,希望在追求普遍性经验的同时,突破固有的模式,发掘更加独特和丰富的元素,创造出不一样的作品,经典的作品,这是对文学本身的丰富与修正。打工文学由于来自民间而更加生动、形象、鲜活,由于艺术探索不限于形式层面而更有先锋性,可以期待在优秀的底层写作中,将有可能出现既有国际意义又有中国审美特色的精品。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邱林川先生做了简短发言,提出我们的关注目光应多“往下看”,关注底层的打工作家。

  北京文学编审、著名评论家、资深出版人萧夏林在高度赞扬了杨宏海主席对打工文学的贡献后,表明了自己的不同观点。萧夏林认为打工文学缺乏经典作品,不应当继续作为深圳文坛的主旋律,它到了该告别的时候,让深圳走向一个声音全面崛起的时代。

  打工皇后安子不无感慨地说:正是永不停歇的阅读与写作改变了她的命运,备增了自己的力量。她的发言虽然简短,却很好地契合了读书月的主题。

  打工诗歌的推动者,来自苏州的许强概括介绍了最近推出的“安子打工诗歌奖”,并“提醒各位专家一句话”:农民工不等于打工者,不代表打工群体的全部,这个群体既包含从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也包含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飘泊者;打工文学也不等同于打工小说。打工诗歌是一部三亿打工群体的心灵史。许强呼吁打工诗人们用手中的笔真实记载我们自己的历史,这是一种史命。

  持续三小时的学术研讨会气氛良好、观点精彩,与会者精神专注。这次会议也是打工作家与(底层文学的)精英知识份子首次坐在一起,在当代文学史上又是一个独特的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三)到工厂讲演

  11月26日晚6:00-9:00,紧锣密鼓地举行了“第五届全国打工文学论坛大浪街道分会场活动”。活动由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羊台山》主编范明女士主持。

  知名打工作家:徐东、卫鸦、叶耳、曾楚桥、许强、安石榴、西西、魏兰芳、阿北、王飞跃、程鹏、唐诗、温木楼等发表个人创作感言或即兴作品朗诵。魏兰芳谈起艰辛的打工生涯不禁泪洒当场,让在座的打工作家潸然。我和魏兰芳(以及晚上没能同往的刘永)因同在“首届农民工诗赛”中获奖而结缘,成了很好的兄弟姐妹,魏兰芳的讲话也让我感伤,我在台下握紧拳头为她加油,希望她能顺利地讲完。

  当主持人点到我的名字时,我也感到意外和紧张,看到台下那一张张熟悉和不熟悉的脸庞,他们有着同样期待的眼神,我很快让自己镇静下来。我对大家说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最纯朴的话语:面对这么多专家和老师,我不敢谈写作,我一直希望能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而阅读,是提高自己的一种有效途径。我来自一个农村家庭,两岁时患脊髓灰质炎,为了给我治病,家境很是困难,我因此没有办法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我从乡村走出来,从疾病中走出来,和所有健康的你们一样参加工作,并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很出色;我能够拿起来笔来,写自己喜欢写的文字,今天能站在这里和大家见面,这就是‘阅读改变命运’最好的一个说明。当我看到会堂的后排坐着许多穿工服的弟弟妹妹,我真的很想告诉他们:只要你勤奋、坚守一份信念,并为之努力,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舞出精彩的人生!

  台下的老师和朋友们为我送上了阵阵鼓励的掌声。

  感言发表结束后,安排了文学名家与工友恳谈。经过一天的相处,这些老师们都显得亲切而不再陌生,他们在谈起年轻一辈的我们时,用到了“孩子”这个词,让我特别感动。

  豪恩电子科技公司的企业文化做得非常好,他们的员工在演讲时除了彰显出飞扬的青春,也表达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追求上进的思想。

  杨宏海代表市文联赠送打工文学作品集;大浪街道领导赠送了羊台山杂志;龚江南代表宝安日报赠送了《打工文学》周刊;徐东、西西、阿北、温木楼、唐诗、王飞跃等打工作家代表给豪恩电子表科技有限公司图书室和青年工人现场赠书,给本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经过了一整天结结实实的活动,我们需要乘坐一个多小时的大吧返回市区,但大家脸上都没有倦意,在车上三五两个一起继续讨论着文学和生活。这个感恩节的夜晚,有着难以言说的温馨。

  2009.11.27晚

Tags:第5届 全国 打工 文学 论坛 责任编辑:tea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农民工书写的想象性表述 下一篇写在全国第5届打工文学论坛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