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应似飞鸿踏雪泥——记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金融财务MBA11级学员陈马兴
2014-07-04 10:29:16 来源: 作者: 【 】 浏览:5157次 评论:0

    【题记:陈马兴,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探索》编委。曾就职于深圳市团委、市投资管理公司、市投资控股公司、市深劳人力资源公司、市体育中心等。】


    前言

    从迈特村到雷城7O公里

    有我大汗淋漓的学生时代

    和囊中羞涩的靑春

    在杨家安榄渡口上

    “牛腩、鸡蛋、菊花茶”的叫卖声

    溢满了那个年代的清晨和黄昏

    - 马兴   《渡口》


    提笔来向FMBA这个大家庭介绍2011级的马兴诗兄,我很踟蹰于如何向大家说明他的身份。如果说他是做企业的,他却在努力把自己做成一个真诗人;如果说他是诗人,他却在职场上多次做出了将企业扭亏为盈的管理案例,这又在说,他分明是一个做企业的人。

    一个理性占主导的企业人,一个感性占主导的诗人,在马兴诗兄身上,合二为一了。面对这孜孜不倦而又沉静内敛的性情中人,我考虑再三,还是把他作为诗人来介绍。

    初识马兴诗兄,是两年前2011级的一次班级聚会上。这是一个很有朝气的班级,一条条与经济时代高度接轨的资讯在这里汇聚分享,大家觥筹交错,意气风发。快结束时,一个儒雅的男士,面带笑容,给在座的人每个送上一本书,他一声轻轻的话语,轻到我竟没有听见。

    我端详那土色铜版纸的封面,《回到迈特村》(陈马兴著),诗意的字体,淡雅的色泽,戴眼镜的斯文男人若即若离地注视着你。原来诗人竟在身边。在我们FMBA大家庭里,有经济学家,有金融家,有企业家,我们,还有诗人!

    我回过头,望着马兴诗兄离去的背影,一种淡淡的清凉,从四面八方拥笼过来……

    一、迈特村,永远的精神原乡

    似乎家乡永远是马兴诗兄的精神原乡。在交谈中,我问过他:“你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诗人?又为什么给人的印象你是一个丰富、宽广又耿直、内敛的人?”话题一打开,他就从他的老家聊起。他说:“迈特村在雷州半岛西海岸上,属我国大陆最南端,没有陆地了,全是水。若从海水往岸边方向回想,依次是北部湾、西风、沙滩、防风林、田野、村庄、墓地、桉树林,一条背朝大海一路向北的路,以及蹲在村口守护村庄几百年的那尊石狗和它日夜远眺的地平线、旭阳、黄昏、星星、月亮、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梦境。

    家乡的海岸线一字形铺开,南延到琼州海峡,北接北部湾,望不到边。每天潮起潮落,涨潮时海水淹到岸堤,退潮时足足有一公里宽的沙滩铺展在人们的面前。海滩沙子细白、结实、平缓,人们甚至可以在上面骑摩托,踩单车。很多人喜欢用尖尖的风螺当笔在海滩上写字画画。我小时候喜欢一笔连贯画出游水的鱼或海鸥,后来喜欢狂草‘大海啊,全是水’。海滩上散落着很多小鱼小虾、螃蟹和各种海螺、海参、海星,尤其是那些小螃蟹挖洞时把挖出的沙子堆成一粒一粒如鱼眼珠子般大的沙球,形成各种图案,阳光下,像盛开在海滩上的花朵。它真的是小孩子们玩耍的快乐天堂。

    每逢冬季,鸥鸟聚集在海滩上,远远望去,一堆一堆白白的像企鹅。它们一群一群飞起又低落,我常常在它们的弧线里想象翱翔的英姿。

    岸堤上原是一片木麻黄树防风林,树木茂密,树影婆娑。树林的浅水或沙地上常有螃蟹、跳跳鱼、青蛙、小海龟、蜥蜴、蛇,草蜢、蜻蜓、知了、候鸟更是栖满草丛、树枝。我们小孩子常在那里放牛、捉鸟、捉迷藏。高高的木麻黄和密密匝匝的草丛,藏着我们五彩斑斓的童年和梦。

    毗邻着防风林的即是我们放牛的田野,捉鱼的沟渠,打水仗的水库闸池,读书的小学校。门前屋后喋喋不休的鸡鸭,把电线杆站成五线谱的燕子,盛开的七姐妹花,野杜鹃粉红的花瓣,荆棘中的野果,布谷鸟空濛而悠长的啼叫,都是我童年岁月回放的电影。”

    而诗评家谢冕老师在《偶读陈马兴》里是这样介绍马兴诗兄和他的村庄的:“这位来自雷州半岛的诗人,他的家乡那边,水阔、风大、一望无际的是蓝天和白云,还有飘如云朵的帆影。他在那里成长,也把永远的乡愁和爱留在那里。童年的海鸥多么美妙,半岛上有一座小小的渔村,一朵野花在路旁晨练。兄弟是故乡的花朵,鸟鸣是榕树的花朵。回到久离的村庄,返城的脚步缓慢了,这是一种不舍的流连,有他牵肠挂肚的记忆和怀念。这里是他诗意的源泉。飞翔总在云端。他可能就是雷州湾上空迎着浪花群舞的勇敢而又平凡的一只海鸥。”

    去过迈特村的诗人、诗评家林莽和刘福春两位老师分别写了走进迈特村的诗句:迈特村面朝大海/溪水流向宽广平坦的沙滩/我听见海鸥的鸣叫/我看见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行驶过逆光劳作的渔船/它们深褐色的船体让大海更明亮/站在村子的最高处/冬日的原野仍是一片绿色/犹如午后大海的容颜/祠堂前的老榕树呈现出岁月的苍茫/潮水退向了远方/鸥鸟如散落的珍珠/起落于平缓的浅滩上/寂静中  我听见/一支生命深处的乐曲悠然响起/长笛伴着海风/圆号低沉/海面上闪烁着一片金光(林莽)。它的名字叫迈特村/知道它,我是在马兴的诗里/也是马兴的诗/今天带我们来到这里/这里有长长的海滩/白色的鸥鸟一群一群/绿从酒瓶椰中溢出/七姐妹花很小但开得灿烂(刘福春)。

    而马兴诗兄诗歌里的迈特村有如此一景:下午三点的阳光/把村庄晒出了陈年旧味/回到故乡,亲亲土地/和牛羊们走在不分道的小路/不会违章,不被追尾/大口大口地把滞留胸间的污浊呼出/胸中如有莲花绽放/农忙后的青壮年大多进城务工了/收割后的田野少了弯腰劳作的乡亲/只有几头老牛慢悠悠地啃着青草/几位老人围蹲在祠堂的墙根晒太阳/一群鸡鸭在附近来回,喋喋不休/放眼望去,柔和的光线下/错落在田地和海岸间的几片防风林/苍翠层迭,栖满了候鸟/虽说也有城镇在向村庄逼近/但此刻,我还是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返城的脚步(《回到迈特村我放缓了脚步》)。

    说起童年,马兴诗兄说最愉快的是一大帮小孩一起捉鱼和捉鸟。
他说:“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是月光皎皓的夜晚,潮水沙沙,我们结伴到海滩与大人们一起拉网捕鱼。每个生产队六七十个人分成两组,一组在岸上先拉住渔网的麻绳,七八个人划着木船把网撒到浅海区后又划回岸边,把另一端的网交给另一组人。这样,两组人都各拉住一端的渔网往同一个方向用力,慢慢往岸上拖拉,约一个小时后,渔网会收拢到岸上。这时可以看到被围捕在网槽内的鱼活蹦乱跳,想跳出渔网跳回海里。我们一群小孩则抓着小网兜围在渔网的后边,专兜漏网的小鱼。捕到的多为青鲮鳞鱼、沙尖鱼、小仓鱼、小立鱼等。一槽网一次能捕到一百斤左右,逢到雨后潮水好,捕到青鳞群时会多达上千斤,一堆一堆地堆在海滩上。这时,队长会吹响螺号,在家的人听到螺号后就挑着簸箕来到海边把分配到的鱼挑回家。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个生产队都有一艘大帆船,每艘船上有七八个人,我父亲曾是船长之一。他们到海南、北部湾、甚至到越南(中越关系亲密的五六十年代)捕鱼,每半月就能满载而归。主要捕捞马鲛鱼、红杉鱼、立鱼、沙鱼等。

    每当帆船返航,我们在村子里都能凭风帆的特征认出哪艘船是父亲驾驶的船。村里的几艘船一般都是结队出海并一起归来的,几张帆影慢慢地往岸边靠近,慢慢地清晰起来,让人特别的期待。当时的帆船没有发动机,全靠风力行驶,从看到帆影到完全回港停靠约要3个小时。逆风时,要走‘之’字形顺势而行,还要慢一些。总之,从隐隐约约的帆影到靠岸,我们小孩都特别的兴奋,由此,海边人总有一个牵挂和期待,十天半个月就有一种团聚和收获的幸福。”
马兴诗兄说:“上天赐予我老家的资源还有每年十、十一两个月,一群群飞来过冬的候鸟。以前没有禁止捕鸟,千百年来,候鸟就成了老家人的美味。那时,海滩上、田野中和树林里栖满了大雁、白脸、青脚、猫头鹰、翠鸟等。人们用网、箭、木棒等工具捉鸟。我们小孩子一般是七八个人一起带上一两条狗,用木棒去捉打。因为候鸟到了白天一般匿藏在棘丛里,狗嗅到鸟的气味,就竖起尾巴往那棘丛里钻,我们小孩子每人手持木棒迅速包围在棘丛四周,鸟被狗惊飞起来,树丛里啪啪地响,眼尖手快的人一齐用木棒朝飞起的鸟打过去,有时就打到了。大人是用网兜打,十有八九会网到。现在不能捕猎候鸟了,老家的人会失去很多乐趣。听说前年中央台为此还专门采访了老家林业部门的人,那领导一上来就得意地说鸟有6种吃法,被播出来后成了大笑话。我想,候鸟的确是上天赐予我们这个地方的礼物,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嘛。现在候鸟大量减少并不是老家人捕猎的原因,多数是这二三十年各地大肆破坏自然以及大量使用农药,把鸟类的食物-小虫、草蜢等灭绝了有关。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自然界是整体的链,生生息息,对应、转换,不能顾此失彼。人若整天想着战胜自然就惨了。从绘画看,古人就很敬畏自然,人总是站在山脚下仰望大山,不像现在的画,几个人拿着镰刀、斧头把高山踩在脚下,就问谁主沉浮。”

    说到秉性,马兴诗兄说他是典型的海边人的性格,血管里流淌着海的基因:丰富、宽广、有团队精神和背水一战的执着。他说这是生存环境和作业方式的造化,使海边人都有这样的共同特征。因为海边人的作业方式不论是2组人一起拉网或是2艘船一起拖网,都是往同一个方向用力,一群人在一条船上便形成了命运共同体,没有什么理由会让一条船上的人发生矛盾,大家只有合力,同舟共济,才能有收获,才能安全上岸。“从环境看,我们一望无际,水阔天高,天有多高望得多高,水有多阔就看得多阔,帆影多远就见得多远。没有一山遮目的窘迫。
此外,海边多风雨,南海的热带风暴常常裹挟着雷雨刮到我家乡。那时会电闪雷轰,浪涛汹涌,大浪一座山一座山一样压过来,排山倒海。即使在这时,仍有海鸥在风口浪尖上翱翔搏浪。而每当风平浪静时,蓝天白云、碧波荡漾,阳光在海面上闪烁出片片粼光。这时的大海蓝的和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倒映着蓝天。此时,我若问大家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大概都能说出因为天空是蓝的这个原因吧。是的,平静的大海是天空的镜子,天蓝海就蓝。海天一色,互为映照。我们既经常亲临狂风暴雨、大浪滔天的场景、又常常看到簇簇白浪,帆影约约。特别是成群的鸥鸟飞起又低落的英姿常常牵动着我的目光和想象。涛声和鸥鸣,自然的音乐,潮起潮落,就像一个个场景或一个个情节的停顿或转换,这些景物无不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胸怀和情感。”马兴诗兄继续道。

    谈到这里,坐在我对面的马兴诗兄慢慢地吐出一口烟,淡淡地说:“我常常梦到那片天空那片海,梦到自己爬上高高的树顶想学树上的喇叭喊醒村庄。”随着他吐出的袅袅烟烟,我不由想起马兴诗兄所写的《岸》:

    小时候/我喜欢在晨曦中来到岸边/喷薄而出的阳光照射在沙滩上/我用沙子堆起一座座童话的殿堂

    长大后/我常常在暴风雨中来到岸边/搏击风浪的沙鸥/飞起又低落/我在它们的弧线里/想象翱翔的英姿

    而后来/我喜欢在阳光暖暖的时候来到岸边/分享捕鱼人把丰收和平安搬上岸时的喜悦
“他的生命是飞翔的,他的目标在云端”(谢冕语)。正如是。


    二、蝶化始茧,诗意人生

    “天使之所以能够飞翔/是因为她/把自己看得很轻  很轻/愿你卸下所有的重量/只噙含清香  轻盈  跳跃/化茧为蝶  袅袅婷婷”(《蝶化》)
我用马兴诗兄这首诗起头,来探究他是如何从一个“全是水,没有了退路”的小渔村的一个小男孩一步一步背对村庄往北走,蝶变成为一个诗意男人的轨迹。

    他说是因为需要慰藉、寄托和感动才喜欢上了诗歌。他自己说:“1992年到2000年,是我最无助的时期,我刚从失去母亲的疼中走出来,妻子又患病、离去。那段日子,我常常要到医院陪护她。病房的灯夜晚一般都亮着,我一个男人在女病房确有许多不便,只好低头在妻子的病床前或走廊外看书。看得最多的是诗刊及一本叶赛宁的诗集。叶赛宁诗中的灰色天空吻合我当时的心境,俄罗斯乡村的宁静也给我烦闷的心少许宁静。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诗歌,是诗歌在我最无助的时刻给予我慰藉、寄托和感动。”

    说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他为逝去的妻子写的《你没有回来》:云朵消失在天际/天色暗下来/你没有回来/大海的涛声还在回响/荡着我的呼唤/海水的火焰却渐渐熄灭/冰凉之夜漫过堤岸/漫过我的心/你没有回来/星星也回家了/天际空无一物/只有我的心啊  彻夜哭泣/“回来吧  回来吧  回来吧”/孤怜的  魂。

    这是马兴诗兄滴血之作,我第一次读到时,心生巨大轰鸣,泪水四盈。这诗写出了最真切的思念,留给读者流泪的感动。让我想起一位哲人的话语:“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马兴诗兄其诗其人,就透着这样的饱满。

    马兴诗兄讲,他整个九十年代只是坚持阅读各类诗歌文本和一些诗论,如从1994年开始坚持订阅《诗刊》到现在。真正尝试动笔写诗及拜师、与诗人交朋友是2006年以后的事。

    那一年,他报名参加《诗刊》社诗歌培训中心的函授,得到指导老师张绍民及后来东荡子老师的指导和鼓励。后来又有幸获得林莽、刘福春、黄礼孩、蓝野、孙文波,甚至谢冕等当今诗坛上著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鼓励,使他的诗写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扎实和从容。迄今,马兴诗兄已有百来首作品登载到《诗刊》、《诗探索》、《中国诗歌》、《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晶报》、《中国年度诗歌》等大型刊物和选本,出版专集2本,第3本专集《回望迈特村》已付梓。由于成果丰富,马兴诗兄今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颇有实力的作家、诗人。

    马兴诗兄自言,他的诗追求“用一般化的语言写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让普通的人都能看懂。”还说:“读诗和写诗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心向真善美去修炼。”为此,谢冕老师说:“这是非常真挚简朴的诗观。他的诗有独特的风格,单纯、朴素、清新、明亮。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故作姿态的‘深奥’。称得上‘天然去雕饰’,明白的意象和简洁的用语,硬是彰显了没有遮拦的天真。”

    顺着大师的赞许,我们不妨从马兴诗兄《小的是美好的》里领略他热爱众生、尊重生命的博大爱心:我摸不到它的边/摸不到它们温暖的细节/这些冠冕堂皇的事物/存在看不见的黑洞/在这生生息息的轮回中/我曾被妈妈告知/蚂蚁虽小如尘埃/却也有四处闯荡的梦想/蝴蝶因为轻/可以飞得像一朵蒲公英/落在土地上也是一粒种子/小的是美好的/妈妈的话也是小的。

    倘若没有对渺小的敬重,没有灵敏的感觉,就不会捕捉到瞬息流动的音韵,不会从妈妈的话里,从最细微之处发现诗意的美。这里所传达出的经验与发现,来自生命里最贴近的那部分!
又如《落叶不是垃圾》:是春天的请柬/是夏日的名片/秋果熟后,悄然落下/献出了冬日的阳光/一片片的黄叶,落下/也是一道道风景/它们集会在地面/铺出一条条金黄大道/覆盖了道路的僵硬/请不要去打扫它/人们从中走过/一如踩着密密匝匝的扑棱声/那沙沙作响更加自然/更加让人感怀根的温暖。

    多么伟大的怜悯啊。

    诗人蓝野说:“从广东雷州半岛农村走到现代化的繁华大都市深圳,丰富的人生阅历,感人的赤子情怀,无不在陈马兴的这部诗集中得以呈现。这位孜孜不倦而又沉静内敛的诗人,不断地用缪斯之笔,创造出美好、独特的诗歌风景。”他还认为马兴诗兄的亲情诗歌尤为突出和动人。如《弯向大地的引领》:父亲年轻时是一棵树/母亲年轻时是一棵树/后来两棵树长成一棵大树/我们兄弟姐妹是树上的果实/当果实成熟/树枝就弯向大地/这样的姿势是父母对土地的致敬/也是对我们的引领。

    又如《幸福的闪电》:雨,仍在下/屋外的蛙们叫个不停/像磁针陷在破损的唱盘里不停转动/单调的鼓噪,磨出夜的缝隙/熟睡中的女儿嘴角微微翘动/她的梦如幸福的闪电,划过我的天空/山谷的晨风,撩动诗神的鬓角/掖好女儿踢翻的被角/此时,我的心中/似有一颗蓝星在夜里闪动。
还有:喷薄而出的光芒/金子般撒在海滩上/母亲推着父亲的船尾/撑桨的父亲回头叫喊/“不要湿了身子”/仿佛要赶走潮起的波浪(《我的父亲母亲》)。

    在这样真情的回望中,朴素、炽热的情感力透纸背,凝结成动人的诗行。
著名学者和诗评家刘福春老师曾这样说:“马兴的诗是温暖的,这温暖源自他对家乡的爱。马兴是幸福的,在人们焦虑家园不断消失的今天,他们仍然拥有一座安静的小村庄----迈特村。迈特村也是骄傲的,她养育了一位诗人,这诗人又将她带向了世界,带入了诗。”而马兴诗兄还用了这样的诗句赞美家乡人:“家乡的田野种植番薯、水稻/不栽花/在我看来,世代生龙活虎的兄弟姐妹/就是村庄最美的花朵/一如那棵老榕树不开花/而鸟儿四季的鸣叫就是它最美的花朵”。多么好的迈特儿女和赤子情怀。

    马兴诗兄的诗歌启蒙老师张绍民说:“陈马兴在自己的诗歌道路上前进,创造了属于他的个人的文学风景。他的作品有对天空的仰望,对大地的度量,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弊的抨击。阳光、雨露、涛声、草语,都可成为他的诉说,成为他生命和心灵的呈现,我们从中可读出一个男人的胸怀和一颗善良的心。”是的,马兴诗兄也曾写出这样的诗《偶遇》:我在看电视/看领导们一再演出的剧本/那些被使用的人民/被幸福的颤颤巍巍/突然为几天前那只小狗的命运敏感起来//它本来无忧无虑,狗模狗样地在路边遛着/却被我巧遇/我只是无意中多看了一眼/它竟学着人样对我表达起幸福的表情,摇动着尾巴/是它的主人不懂电视教错了它?/还是它本来就是一只流浪狗/接着它不可理喻地对我狂吠,斜着眼/翘起右腿对着路边的温馨提示撒起尿/疯癫癫地消失在小区的雾霾里/现在,我非常的不安/是我多看了一眼让它不测?/还是它对我类“巧遇”的不屑。

    又如《动物世界》:一头骡子瞒着自己的来历/持鸡毛闯入山寨/自诩正统,升起太监的黑旗/众牲口见鸡毛而抖瑟/纷纷指鹿为骡,并恃骡为旷/骡首是瞻/整个骡屁/骡子得逞意淫良驹占山为王/如此一头非驴非马的东西/伯乐们竟然背弃祖业/在丛林里扮太监弃马相骡/丝毫没有了羞愧之心/一时骡子粉墨狂舞,万马齐喑。

    说到这里,马兴诗兄说现在的人群好像又回到了丛林规则时代,他借用了名人小崔的话说,他看电视只喜欢看动物世界,因为那里没有人。我顿时体会到他的《动物世界》,让我掩思。
“乡党陈马兴为人谦逊,属于性情之人。他习诗的时间不算很长,但这些年在纸上的劳作获得很多心灵的启示,摘得一些意外的果实。作为诗人,他是一个生动的个案,在繁忙的事务之间坚持对诗意的寻觅,他用诗歌感动了我们,塑造了自己现在的样子。”这是诗兄老乡、著名诗人黄礼孩对他的评论。透过这话语,我觉得马兴诗兄正在通过诗歌完成着灵魂自我洁净与升华的旅程。正是:

    星星已升高了

    旷野上传来犬吠

    诗人们正诵颂人间的幸福和苦难

    大地倾听了他们的声音

    而我  回望经轮  已双手合十

    - 马兴   《福运轮前的诵颂》


    三、饱经磨练,百炼成钢

    1981年7月,年仅20岁的马兴诗兄从师范学校毕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老师。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两年后,马兴诗兄被调到海康县教育局和县委宣传部。

    马兴诗兄与深圳结缘是在1988年。这一年年底,他被调到了深圳团市委,先后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青年学院、团市委办公室、市少年宫、市青年艺术团等单位工作过。这段时间,马兴诗兄不仅参与了市团校和市少年宫的筹建,还参与了“大家乐”青年文化活动早期的创建活动,是“大家乐”文化现象的宣传和推广者之一。

    “大家乐”舞台于1986年由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全国首创,是一种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基层文化形式。彼时,华强北、八卦岭还是工业区。大量的打工青年业余娱乐活动相当匮乏。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丰富打工者的业余生活,在露天搭建了简易舞台,胆大的、敢于表演的青年人,交纳5毛钱报名费后,就可以上台表演,表演形式不限,会啥就可以表演啥。于是,有人唱歌,有人说相声,有人表演武术……每当这时,台下总有一大帮热情的、也是由青年打工者组成的观众队伍。台上台下融洽互动、气氛热烈。“大家乐”舞台由于其开放性、参与性及广纳宽容的特性,被社会所捧拥、被群众所喜爱。

    很快,“大家乐”舞台发展到宝安等地的工业区、社区里,成为特区群众文化的一朵奇葩和丰碑。

    作为组织者之一,马兴诗兄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每天晚上,来得比群众早,走得比群众晚。打扫卫生、摆放座椅,联系嘉宾、安排行程,维持秩序、负责保卫……林林总总,琐琐碎碎,无不身体力行。直到1991年调去参与筹建市团校。

    1998年,马兴诗兄被调到市投资管理公司,以及后来的深圳投控,曾经做过工会、纪检、审计等方面的工作。2007年底,他被派到划转企业深劳、鹏劳等几家人力资源公司任董事,完成了几家人力资源公司、家政公司和青年艺术团等7家企业的重组整合及“三改”工作。

    重组后的深劳公司下属鹏劳、鹏程两家子公司,马兴诗兄出任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其间,制定并实施了新的发展战略规划,转换了经营机制,成为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先进企业。2009年度,公司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仍实现经营收入6746万元,比整合前增长近50%;实现利润总额1107万元,比整合前增长近70%;公司净资产3510万元,比整合前增长近80%;净资产收益率达31%。

    在业务拓展上,他们主要进行了两个大方面的工作,一是开拓“人力资源派遣”业务。马兴诗兄初到深劳时,他们已向电信、移动、银行、保险、通讯、邮电、税务、海关等500家左右的单位基层岗位派出了2万人。两年后,这个数据已达到6万人。

    此外,深劳就是在就业招聘服务、“群英会”系列中高级人才招聘会、劳动事务代理、再就业公共服务、就业流程外包、企业管理咨询服务、物业管理、文化传播等一系列综合性服务上积极深化,致力于打造“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先锋企业”。

    马兴诗兄到深劳半年后,主创《深圳就业指数报告系统》,首次在全国率先发布“深圳就业指数”。该指数通过对产业布局、用工状况、劳动价格、供求关系等数据进行分析,真实反映社会就业趋势与分布、实际产业布局等,对政府、经济规划部门、劳动指导部门等多个部门的政策确定有着参考意义。同时对毕业生、就业者、企业者等具有指导意义。2011年,该《深圳就业指数报告系统》荣获第21届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为马兴诗兄在深劳的工作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2011年底,马兴诗兄来到深圳体育中心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在他的主持下,体育中心的重组整合和“三改”工作基本完成,战略规划、业务重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工作已经完成,实现了从事业单位向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国有企业的转变。

    在这30多年的工作历程中,不论在哪个单位、哪个岗位,马兴诗兄都任劳任怨、勤恳履职,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他多次被评为市级和国资委、投控系统先进工作者。他负责的查办企业违纪案件、对口扶贫和推行企务公开等方面的工作,都曾被市级单位通报嘉奖。
不仅在工作方面,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马兴诗兄也是饱经磨练,练就了凡事都能坦诚面对,积极应对,不消沉、不畏缩的良好心态。

    工作之余,马兴诗兄除坚持诗歌创作,2011年还加入了我们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FMBA的行列,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在马兴诗兄看来,这些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经历,都是相互关联的,是他人生的宝贵财富。这些经历磨练了他的爱心和韧性,让他学会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应对办法和苦中寻乐的自我调节能力。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他都心静、自然、处变不惊。困难打不倒他,名利打不败他。这样的品格特质,也为他应对当前的处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也许是诗歌给了马兴诗兄灵感,作为一位企业负责人和领导者,他在如何做好管理,特别是如何管人方面,有深入、独到的思考与理解。


    在马兴诗兄看来,作为企业领导者,最要紧的是要看他是否具有影响力。有影响力才有追随者。其次,作为企业领导者,要以人为本,平等对待每一位员工。他认为,“平等对待”的精髓是要讲公平,而不是讲平均。做得好给奖励是公平,做不好给处罚也是公平,这样才算是“平等对待”。

    为人处事方面,马兴诗兄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少讲对错,多讲因果。马兴诗兄认为,每个人都有他的难处,也难免有缺点。对于一件事情,可能别人认为他做错了,但从他的角度可能是对的;或者现在不对,过几年又可能是对的。
“讲因果就是你做了好事就会有好的结果等着你,做了错事就会有不好的结果等着你。要善待自己,又要善待他人。做人是小概率事件,不容易,珍惜吧!”马兴诗兄如此告诫道。


    结语

    经过几次长谈,我对初识马兴诗兄时他那淡淡离去的背影有了清晰的面容认识,似乎也听到了他那天让我未曾听清的轻轻的话语。在与他道别后,我仍记得他说:“从15岁那年,我背对大海背对家乡,一步一步往北走,现在,我又一步一步地往回走,走回到我面朝大海的村庄。”故乡是他永远的原乡,他写道:有一天/如果我累了/我会回到出发的地方/犹如一位诗人心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忘记城市灯火的璀璨/忘记曾经负我的诺言/在风找到我/云找到我/夕阳找到我/我找到我之后/回想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睛/尽情地汲取阳光、海的味道/让那蓝色的因子/再次纯净地流淌在我的心间/在心灵和脚印一起归来的海滩上/听鸥鸟的鸣叫/沐浴海的阳光/将浪花轻轻吟唱(《心灵的归航》)
这样的美好情怀,不也正是苦苦追索中的现代人----我们FMBA同学的追求么?!

   记者:FMBA05  汪倩

    于2014-06-10深圳莲花山东麓

Tags:应似 飞鸿踏雪 香港 中文 大学 清华大学 金融 财务 MBA11 学员 陈马兴 责任编辑:master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第二届深圳文学季“2015女性作家.. 下一篇信仰生活的写作者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