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铧,女,现居深圳市,广东作协会员。2004年开始发表小说 ,已发表文字一百多万字,获首届鲁彦周文学奖,首届广东省大沥杯小说奖,第七届深圳青年文学奖,第一届第二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第三届原创网络文学拉力赛奖等。出版有长篇小说《琥珀》和中短篇小说集《千言万语》,作品散见于《当代》《中国作家》《花城》《天涯》《山花》《上海文学》《长江文艺》《清明》《世界日报》等刊物,部分作品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北京文学·中篇小说选刊》、《小说精选》、《短篇小说选刊》、《作家天地》等杂志选载。
中篇小说《葛仙米》,入选2010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2012年12月获首届银联杯鲁彦周文学奖. 浙江麒麟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买进影视版权;2010年9月,长篇小说《琥珀》,第三届深圳原创网络拉力赛季军铜奖;2012年3月,短篇小说《月亮破了》,深圳市第七届青年文学奖;2012年12月,短篇小说《扁舟》,获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2013年,《一九七九年的一次出差》,首届广东省“大沥杯”小说奖;2014年11月,短篇小说《衣道》,获第二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
弋铧的《于秀和她的黑》是一篇意义深刻的作品。于秀和她的狗“黑”是这个故事的中心。在生活中和精神上她们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在这样一个并不算封建的年代,偏偏生在了偏僻落后的农村,在一个大家族中因为没有文化、没上过学、没出远门见过世面,就被大家放在角落边上被遗忘,几乎没有什么家庭地位,这对于于秀来说已经算是命运的不公。但偏偏命运还在继续地捉弄着她——因为折腾了四个才好不容易生出个儿子而不满于她、对她拳脚相向的丈夫,整天吸烟喝酒无所事事;有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但偏偏大女儿患了癫痫病,二女儿无心读书;还有一个永远寡着一张脸、患了糖尿病的婆婆。这一切全靠她一个人在奶厂里永远不得休息的活计,她没有任何人可以指望得上,这家的破,屋的败,也全靠她一个人承担。这看上去她是家里的顶梁柱,但其实她活得没有一丝的存在感。
但幸好,总是有人时刻陪在她身边的。这就是她的狗“黑”,“黑”便是于秀的精神支撑了。于秀可以跟“黑”聊自己的心事,而且“黑”也听得懂,能够给她一些回应,让她心里能有一丝的安慰。于秀把“黑”看成了是自己的家庭成员,她对“黑”是有感情的,当然“黑”对她也是同样的。除了于秀以外,也没有一个人真正地在乎过“黑”。在家里,其他人也只是把它当做看门狗;在外面,“黑”也经常被村子的小孩子用石头追着打、玩、捉弄。于秀和“黑”相互之间都是对方的射影,都能从对方看到对方的影子。故事的最后,“黑”似乎是自己回来了,但是也不知道这是事实还是于秀的幻觉。但有一点是很明朗的,于秀的苦日子还会这样天天地过下去,没有尽头。
——康钦伊
明明只是一个最平凡的妇女,却要肩挑起家庭所有的重担,尽管一步一蹒跚走得分外辛苦;明明心里有千言万语难描述的苦楚,却只能独自跑到坟头嚎啕大哭,尽管灵魂已经精疲力尽得寸步难行;明明是不可承受的黑暗,却只能扬起微笑与狗一同前行,尽管前方的迷雾重重让她看不清脚下的路。作者塑造了一个典型的被生活压榨却又被迫屈从于这种生活的乡村妇女。丈夫的不争气和对孩子的无奈是她苦难的源头,生活中唯一的安慰来自于一条狗,这种角色的颠倒让苦情更悲。那条名叫黑的狗可以说是于秀的一个影子:每日吃剩菜却长得强壮,无论怎么的生活都能自处,即使丢了依然在最后自己回家,继续忍受生活的苦难。于秀每天就像和自己的影子相依为命,对自己的影子唠叨:“努努力,总是好的。”然而这只是自欺欺人。生活的光亮能够来自何方?一个人在传统家庭的禁锢下即使拼命的努力,也只是无力的挣扎。于秀的命运就是对大部分乡村妇女群体真实生活的刻画,她们缺乏知识文化,她们见识短浅,她们的生活依然谨遵着传统,以生儿子为己任,以丈夫为天,陷入悲伤却无力自救。
——刘国庆
于秀,一个命运悲惨的女人,艰难地操持着一家人的生活,然而生活并没有磨灭她内心的温情,她对与之相伴许久的狗——黑充满了女性的柔情,故事充满了悲情色彩,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中的低下地位。小说中也时不时出现对黑的描写,写黑与二叔家的小黄狗玩耍,写黑粘着于秀,都展现出黑的灵性以及黑和于秀深厚的感情,这为后面黑走丢后,于秀的悲痛埋下了伏笔。沉重的生活压力、丈夫的无情虐待也没有让于秀屈服、留下一滴眼泪,然而黑的走丢却让于秀几次在家人面前难忍内心的悲伤,这在他人看来似乎无法理解的感情,正说明了于秀对于黑深深的爱。虽然黑只是一条狗,但有时这样的感情甚至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像小说中于秀说:只要去努力,什么事都能慢慢成功的。然而,生活却始终没有带给这位悲情女子一点希望,而黑也成了于秀唯一的情感寄托。整篇小说文笔细腻,张弛有度,细节运用传神,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陆嘉耀
千言万语深圳新锐小说文库
《千言万语/深圳新锐小说文库》是深圳青年作家朱益华(笔名:弋铧)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弋铧从2004年开始从事小说创作以来,到2015年期间,比较有代表性的八部中短篇小说。其中包括广受好评的《葛仙米》,这部发表于《清明》2010年第4期的中篇小说,不仅在当年的《小说月报》《新华文摘》《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选载,还入选2010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2012年12月获首届鲁彦周文学奖。短篇小说《扁舟》和《衣道》,分获首届和第二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一九七九年的一次出差》,入选了2009~2013年度《广东短篇小说精选》,并获首届广东省“大沥杯”小说奖。
深圳新锐小说文库又称12+1,即12位深圳新锐作家作品,并1本文学批评专著
12位新锐作家的年龄均在45岁以下,文学批评专著由3位80后评论家完成。12位深圳新锐作家、作品分别是:蔡东著《月圆之夜》、毕亮著《地图上的城市》、陈再见著《喜欢抹脸的人》、厚圃《契阔》、钟二毛著《四个叛徒》、刘静好著《但为君故》、徐东《新生活》、弋铧著《千言万语》、宋唯唯著《念奴娇》、曾楚桥《幸福咒》、郭建勋《鸡鸭小心》、俞莉《潮湿的春天》。1本文学批评专著是《深圳故事的十二种讲法》,由3位80后文学评论家李德南、项静、徐刚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