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写作这本书时,我总不时会想起美国诗人梅利尔的一个观点。在他看来,作家永远嫉妒画家,因为作家需要借助语言来支撑对观看的表达,而画家则直接将看见的表现出来。这句话给我体会很深。在写作中,我总是感觉语言不够将画家们的所见所思完整地表达,遑论解读。
我的目的不是解读。令我诧异的是,在国内好几个媒体的专栏发表中,总有读者将它们看成画评。但在我看来,很少有人能够得上画评家,因为画作本身,已经达到了完整。评论一幅画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所以我选择了站在画外,站在画家们的生平之外来直接面对作品。这让我心里多少不那么发虚,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套用之,有一千个读者也就有一千种看画的眼光。我只不过如实写下我的读画感受。
这是一部随笔集,不是一部评论集,我要强调的仅此而已。
书将付梓之际,由衷感谢为这些文字开设专栏和提供发表版面的报刊,感谢王晓笛先生在出版过程中的无私付出,感谢小虫女士不辞辛劳,在图片上提供的帮助,感谢安徽文艺出版社对书稿的接受,尤要感谢责任编辑岑杰先生,在编辑此书的过程中,其宽容和一丝不苟的作风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人与人之间总有缘分,书与出版也会基于缘分。缘分是用来珍惜的,就像一个作家永远会珍惜自己的文字,一个画家永远会珍惜自己的思想一样。任何一本书,都的确需要在作者与出版者共同的珍惜中交给读者。
远 人
2015年4月29日
推荐语:
在诗人的心灵世界中,诗与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有着特殊的连接通道,因此诗人体验和品悟艺术的角度与路径常常异于他人。诗人以心之诚挚、情之深挚、心眼之独到、思绪之诗性,常常能领略和洞察到艺术的无穷韵致与幽深底蕴,结晶为新颖而鲜美的艺术奇异之果。远人这部堪称艺术探幽的《有画要说》便是明证。
——龚旭东(著名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
远人谈画的文字,既避免了标准艺术史方式的墨守成规,又避免了常规艺术欣赏上的模糊含混。它们不是单纯对画意的语言诠释,而是对等的爱与创造性的反应。远人清新的眼光和语言,复活乃至再造了绘画的微妙气氛、色彩与力量,并凭此互动,深入对存在于创造奥妙的考察。
——马永波(著名诗人、翻译家、文艺学博士后)
作为研精覃思、博考经籍的思想型作家,当远人遇到哪些画作之时,一再回复到他的诗人本性,以纯粹而富足的文字,放开诸般官能,却简到极致,不事雕琢,就那么任性而直接地呈现给你。
——田耳(著名小说家、鲁迅文学奖得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