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周立民:学院派文学批评近迂 论文束缚活力
巴金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周立民28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届满离馆仪式”上指出,学院派的文学批评近乎迂,论文使当代文学批评失去活力、活气的样板。 .. (2012-06-30)
乡村文明的崩溃与“50后”的终结
——当下中国文学状况的一个方面 考察当下的文学创作,作家关注的对象或焦点,正在从乡村逐渐向都市转移。这个结构性的变化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空间的挪移,也.. (2012-06-26)
著名作家阎连科:中国小说与世界差距没拉大
  著名作家阎连科:中国小说与世界差距没拉大   阎连科说话很快,不经意时,方言冲口而出。   如今,阎连科被各种头衔所包裹,比如魔幻现实主义大师.. (2012-06-22)
文学的冒险或资本的游戏?
  曾经声势不凡的先锋文学基本上偃旗息鼓。抛开繁复的技术细节不谈,文体意识的自觉是其留给当代文坛珍贵的思想资源。作为浪潮的先锋文学虽告退场,而文学.. (2012-06-19)
文学是否还健康地活着
  中国作协公布的2012年拟发展会员的公示名单,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位列其中。虽然公示期已过,但争议不断,有直接质疑于丹与作.. (2012-06-19)
浮石:作家应成为社会良知的最后底线
  教过书、当过官、经过商、坐过牢、写过书……浮石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传奇。他的写作因此而非常“接地气”,最善于展现各种各样中国式关系学和潜规则。说.. (2012-06-18)
翻译家曹明伦:学好翻译首先应写出动人情书
  主持人语   “曾有两条小路在树林中分手,我选了一条人迹稀少的行走,结果后来的一切都截然不同。”正如弗罗斯特《未走之路》所写,曹明伦一直选择这.. (2012-06-18)
刘慈欣:靠写科幻小说可以养活自己的人不超过3个
  中国作协日前公示了最新一期拟发展会员名单,一个名字让人不由得多看上几眼。   他长居于山西娘子关一个群山环绕的偏僻角落,却带领读者走进前所未.. (2012-06-18)
郭小东评《知青》:裹足跳舞且有难言之隐
  《青春》(油画,1984年)何多苓   研究视角   □羊城晚报记者何晶   客观的历史评价只有一个   羊城晚报:从文学史的脉络来看,知.. (2012-06-18)
乐黛云:文化影响力不等于文化统治
 “新世纪最根本的精神是要保持差别,文化多样性非常重要,单一的文化不可能有发展。”中国比较文学大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乐黛云在参加“全国名家看贵州.. (2012-06-14)
“邂逅”文化
  “Hook-up”这个词翻译成中文实在难,因为它在英文中的意思也众说纷纭,不过通常用来描绘美国大学生在校园里的露水姻缘,如同纽扣搭袢(hook),聚也有缘,.. (2012-06-07)
乐黛云:中国文化要产生影响力 向世界贡献新思想
  乐黛云(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应是对自己的文化自觉而且热爱,对他人的文化同情而且了解   中国如何在世界范围发挥自.. (2012-06-07)
《旷野无人》对当代文学的开拓性贡献
  李兰妮长篇自传体散文《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2008年7出版并在京首发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被认为是“一部超文本的厚重.. (2012-06-02)
我认为必要宣传一下梁书矾
  我认为我有必要宣传一下梁书矾这个写作天才.  ----陈雅钰   享受那些伤害过你的人与事   作者:高一7班梁书矾  有些事情不必问为什么,因为没有.. (2012-05-31)
“底层叙事”是一种先锋
  最近看到不少评论家的文章,在提到“底层叙事”时,常常会表现出不满、不屑或者不理解的情绪,也有一些写过“底层”的作家,在言论中也大谈技巧、形.. (2012-05-30)
如何生产中国的形象?
  文学的生产方式,不仅决定着作品的传播范围,而且内在地决定着作品的叙述与想象,对不同读者和市场的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家的构思,在他们作品中.. (2012-05-30)
原创类型文学“疲软”的症结
2009年的文学格局内容丰富,将来梳理,可以发现很多新的事物在此萌芽。而在这热闹当中,我注意到,在某次座谈会上,白烨等指出了2009年其实是类型小说继前.. (2012-04-26)
神性生活追求中的“生死歌哭”
——读邓一光的《我是我的神》 当下的小说创作,相对于我们表现的具体生活或精神存在,简而言之或许可以用两个词来描述,那就是“风花雪月与生死歌哭”,这.. (2012-04-22)
一则个人和民族的成长寓言
——读《我是我的神》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转型,社会文化也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化。精英文化全面失落,知识分子日渐边缘化,与此同.. (2012-04-22)
我是我的神”吗?
李敬泽在评论《我是我的神》时,以极其赞叹的笔墨强调了它“是精神史,是精神在宏大历史和庸常生活之间觉醒、挣扎、存续、自证的历史。”(1)而这种论断恰恰.. (2012-04-22)

-->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按钮